【编者按】
又到升学季,一批幼儿园宝宝即将进入小学,不少家长在憧憬和担忧中期待着。入学前是否要学拼音、幼小衔接到底需要做什么……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本版推出“对话”系列,听听家长和老师怎么说。
“学前要不要学拼音”这是个伴随着新教材应运而生的议题,近十年来年被热议过、炒作过、追捧过……作为一个基层老师,每次被亲友问及这个问题,我都会反问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更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
娃娃(化名)是我们班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我在第一次家访的时候,父母就坦诚地告诉了我孩子的情况,所以,娃娃在大班就学习了拼音,并且已经学会了简单拼读。通过入学后拼音教学,娃娃达到了全都会拼的程度。而妞妞在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拼音,可是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妞妞已经完全掌握了拼音,甚至比娃娃还熟练。由此可见,同一个班级的教学,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才是造成掌握程度差异的根本。而这两个家长都是智慧的,一个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早学,一个没有随波逐流、盲从跟风。
豆豆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一到了学习拼音的环节,豆豆就按捺不住,自顾自地翻翻书,拍拍身边的同桌,折折桌洞里的纸飞机。起先,我担心孩子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于是突然抛出一个拼音让他读,这个小家伙每次都能过关,让我误以为孩子习惯操作性学习。其实不然,是因为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拼音。于是,对豆豆这类入学前就掌握拼音的孩子,我往往会请他们当小老师,帮助别人的同时,复习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油然而生。不过这种优越感往往在二年级前后逐渐淡化,因为随着学习新知识的增加,原本的“起跑线”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当然,入学前就学过拼音的孩子也不是都一帆风顺。宝宝遇到的困境就是:入学前学的是不带调拼读,即“b-ɑ-bà”,可是学校里却要求带调拼,即“b-à-bà”。宝宝可是纠结了好一阵子,才“打败”了原来的拼读方法。
贝贝则因为一个小小的“o”而困惑了好几天,每次都念成“uo”,小小的贝贝怎么都听不出“o”和“uo”的区别。于是我堵住贝贝的小耳朵,让贝贝看口型,聪明的贝贝终于发现“o”口型不变,“uo”嘴巴变大了。原来贝贝的家人都是北方口音,在家耳濡目染,初学时老师又没有及时纠正。
与低年级的孩子打交道久了,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但作为老师,我更欣赏孩子们在学习上突破自我,获得成功时的喜悦。当豆豆被我任命为小老师,在教会小伙伴获得崇拜时,小脸蛋上写着得意;当宝宝在我陪伴下反复练习,上课时准确拼读获得全班同学们的掌声,她的眉宇间有了胜利的喜悦;当贝贝终于解开困惑他的单韵母“o”之谜,能够把伯伯大声拼读正确,得到我的表扬,舒展的笑颜通红发亮。入学了,孩子们不更应该学会品尝耕耘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吗?
在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一年后,再来回顾“学前要不要学拼音”,我依旧不会给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回答。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不同。
我们只能调节教法,坚持可以零起点入学,提供适应的教学。但我们无法做到呼吁大家都不学。因为情况纷繁,不是“非黑即白”,因孩子而宜,因教学而宜。最后,在幼小衔接阶段,我们还是呼吁家长多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运动协调性和心理情绪等,做好这方面的入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