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上图报告厅真是一个“留学党”的派对。讲座中,闪亮登场“说法”的一名“耶鲁妈妈”,让家长看到无数希望。问题是,“耶鲁妈妈”的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复制?
关键词一:“说清楚”
秦妈妈的女儿是耶鲁2016届本科生。此前,她就读于沪上“四大名校”之一,更早的求学经历是汇师小学和世界外国语中学。
牛娃顺利爬上常春藤学校,老妈的贡献在哪里?秦妈妈软声细语道来,四年前的情景再现:女儿在高一寒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到哈佛、麻省游学一圈后做出重要通牒:想到美国读大学。
秦妈妈没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开了家庭会议,把“重要的事”摆在台面上和女儿说清楚:如果选择高考,说不定能上北大、清华,毕竟就读的高中每年都有很多预录取学生;到国外读大学,能上哪个层次的学校说不清楚。而且,备战“洋高考”,付出的艰辛不会比高考轻松。
就在同一时间,秦妈妈还打听了“市场行情”:在女儿的学校,有的留学意志坚定的学生高一就准备托福了,和他们比,女儿准备得有些晚。自己懂点英语的秦妈妈还找来SAT教材翻阅。虽说女儿语言底子不错,但秦妈妈心里也打鼓:这么厚的一本本教材,女儿能否“吃”得下来?
关键词二:“陪考”
高一暑假,秦妈妈给女儿报了培训班,强化SAT。当年11月,第一次SAT考试分数下来:2260分。有人告诉她,凭这个分数,上名校没戏。
怎么办?秦姑娘决心再战考场,秦妈妈这次也下了更大功夫。这次备考,母女俩成了打仗搭档。女儿平时住校,周末一早,就在自己的房间里参加“模考”。妈妈则在门口看钟,根据SAT考试的模块,每当一个模块结束,当妈的就去敲门示意。一个上午,3小时45分钟,每隔25分钟,秦妈妈就去敲一次……母女俩一起模考,换来了一个漂亮分数:2350分。一周后秦姑娘又参加了托福考试,118分。
关键词三:“平常心”
孩子考完试,只不过是留学工程开了个头,往后的事就全依赖家长。秦妈妈备选了五六家留学中介,岂料千挑万选的最后一家关键时刻“掉链子”——帮秦姑娘做申请的负责人突然离职。“噩耗”传来,秦妈妈决定:这个消息绝不告诉女儿。她说,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如何要比孩子强,教孩子拿出平常心对待留学。
申请还是跟着常规走。最后,某个上海早晨,秦姑娘7点爬上网,bulldog的图案出现——被耶鲁录取了!
说起来,秦妈妈除了付出人民币和陪考外,似乎没多做什么,尤其是她语调的那种平和,让人觉得“爬藤”似乎很顺畅。但,或许只有经历的家长才知道,一点点小事对心理造成的冲击,哪是几句话能道说的。
笔者此前曾与“虎妈”蔡美儿闲扯过几句,和秦妈妈相比,“虎妈”性格豪爽得多,但为了儿女升学,两位母亲很相似,“虎妈”无法“免俗”地精心为女儿设计求学路,且一路鞭策。
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上了牛校,媒体聚光灯就追逐到了牛娃的爸妈。其实,听“哈佛爸爸”、“耶鲁妈妈”分享经验固然重要,但“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家长”,毕竟是“别人家”的。这里无意渲染这些牛娃爸妈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多少,但,只要看看每年名牌大学新生典礼上受邀家长一脸的幸福样——你多少会知道,全世界的父母和中国父母都一样,幸运的总是少数。
文汇报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