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油画名家王克举历时四年创作百米油画长卷《黄河》之外,还画了几十幅灿烂的花语主题小画,坦言“有一种想与《黄河》长卷对抗的心思,从题材到呈现都想有所变化。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传达出轻松和平静,由静宓生发一种内在的感染力。”这些作品近日集结在于上海鸿一美术馆启幕的“遥远的灿烂——王克举花语主题油画作品展”上。
《夜幕洒落玫瑰园》
王克举出生在黄河流经的地方,他热衷于,也习惯于到偏远的乡村、山野和江川写生创作。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指出,实际上,这些旷野艺术之作,都没有离开对黄河的精神寄寓。在那些远离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地方,他寻觅油画艺术的探索之路,更通过这种行旅探寻油画艺术的精神归宿。自然给了他鲜活的视觉体验,他也在这种视感经验的不断冲刷中汲取精神和艺术养料,逐渐形成了自己融自然色彩与结构分析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貌。
《多彩蜀葵展华浓》
在此次展出的花语主题油画中,粗犷的大风景里随处可见细嫩的娇艳。那正是遥远的灿烂。大风景的天宇、远山、旷野、河流,构成了王克举画面上的结构大线;田野的麦浪、林间的花丛、山地的野菊,则给予他丰富的想象。其《梧桐花开》的画面,是大风景的结构,但填充其间的却是绽放缤纷的梧桐花朵。其《樱桃花开四月风》的画面,山峦叠嶂,烟村雾霭,但他实际描绘的却是近前绚丽的樱桃花丛。
《春天的无花果》
相比长卷《黄河》这样的巨制,王克举这些花语主题油画无疑显得小巧轻盈。他自己却也说,画面中的轻松感绝非创作的轻松和随意。“在绘画的过程中,精神始终是高度集中的,思维也在高速运转。轻松感其实是一种刻意和通达的结果。”并且,王克举强调, 自己想追求的感染力,并非再现生活中的自然逻辑,而是想基于绘画本身的形式因素来成全一种深情的意境和审美的节律,让观者和自己一起去感受自然风景经过画笔整合处理后所表现出来的温情与静默的力量。同时也希望以小见大,在画面中触及艺术最本质的问题。
《窗外的花园》
在尚辉看来,王克举展现给人们的这些山野之花,和人们熟悉的西方美术史中的静物之花很不一样。因为这些娇艳之姿,并不只是妖娆,还有和王克举画风一样的朴素、明丽和刚健。甚至那些开遍山坡、绽放幽谷、含露沐曦的荒花野木,仍保鲜着那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纯净色彩。重要的是,这些遥远的灿烂,被他鲜明的风格语言结构着,仍能够让人们一眼辨识出只属于这位艺术家的绘画范式——即使是妖娆,依旧体现着画家用笔的粗朴和沉着;即使是秾艳,依旧体现着画家对色彩互补性与对比性的自如运用;即使是局部特写,依旧体现着画家对画面整体结构的建造,具有宏大叙事的骨架。这些画作并不因尺幅小,而微观;也不因染指花草,而显得格局小,粉嫩。
《葱茏初夏》
从以香草美人折射屈原高洁的《离骚》,到以“感时花浅泪”映射杜甫忧患的《春望》,中国文化的花语早已为这个民族的审美深埋了一种高华的隐喻。在业内专家眼中,王克举的这些花木既是他对自然的讴歌,更是他大风景叙事的另一种表述。因为这些花的绽放、木的吐芽,都是他对自然敬重并融于自然的随心之写。他在自然山野牧放的心灵,其实都来自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沉重思考,乡野的灿烂也都成为他审视现代文明的一种精神远望。唯其如此,他才在那简陋粗朴、枯燥乏味的旷野行旅之中获得一种心灵的牧放和艺术的纯粹。
此次展览将免费持续至11月26日。
《朱樱花》
作者:范昕
图均为王克举此次展出的花语主题油画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