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遇见杭州(中英文)》
云春 亚玲 编著
[美]亦歌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城市空间与山水自然是人类情感意识的居所。以诗词描绘杭州的历史文化空间,是一个极具人文情怀的举措。关于杭州的诗词,经年累月积淀下来已十分浩繁。《诗词遇见杭州(中英文)》最终斟酌勘定百首。这里的诗词不限于历时性意义上的古代诗歌,而是包括了广义文体意义上的古诗,因此也有少量的近现代名家如苏曼殊、毛泽东等人的作品选列其中。本书旨在献礼杭州第19届亚运会,共襄华夏人文盛事。以白居易、林逋、苏轼、弘历、袁枚等82位诗人优雅的声音叙述杭州故事,还原他们与杭州山水的深挚情缘。杭州乃山水之城、人文之城,百首精选诗词为城市地理人文典范塑形,挖掘现代都市的诗学空间与美学价值。中英双语鉴赏翻译,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文读者全球胜任力,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
>>内文选读:
望海潮·东南形胜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猷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年轻时北上开封应试,经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便有了这首经典写景投赠词。柳永善写慢词长调,多用铺叙描摹,寓情于景。词从大到小,写尽杭州自然山水与都市豪奢的升平气象。"三秋桂子"与"十里荷花"的经典意象广为流播,据《鹤林玉露》载,金主亮闻此歌,欣然有慕,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此诗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整首诗用"望"织就了一幅画卷,首联、颔联、颈联一句一景,尾联两句一景,多处景色红绿搭配,远近变换,错落有致。颔联用典写景,将伍员(古音为yun)庙和苏小家融入其中,古今穿梭,“入”“藏”两字用得极妙。尾联比喻形象生动。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南宋]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这是辛弃疾写西湖初夏美景、借景抒怀的词。上片先写雨打新荷,再喻西湖如香奁宝镜、新荷如初织云锦。“战”与“乱”把雨打新荷仿佛大珠小珠落落玉盘的动态写绝了,真神来之笔;飞鸟翻空游鱼吹浪的跃动,衬托诗人游兴之高。词的下片缅怀西湖名士林和靖处士风流,实则也是诗人的自我寄怀。此词便是"一饮千石"的辛稼轩豪放与婉约双绝的例证。
拱宸桥夕发
[清]宋伯鲁
树映陂塘雪映帘,三年留滞岂终淹。
故人已似沉沉伙,好句争传昔昔盐。
流水马声双槛外,夕阳塔影两山尖。
归期未筮翻西去,愁绝河桥翠柳纤。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宸"指帝王所居之处,"拱"即拱手相迎之意,故拱宸桥象征着对古代帝王南巡杭州时的相迎与敬意。清末维新派宋伯鲁积极参与“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遭革职通缉。此诗为其避祸途中,落脚杭州时所作。冬日雪后的傍晚,诗人宋伯鲁登船从杭州的拱宸桥出发,故人云散星离,自己前途叵测,诗句充满萧瑟凄凉之感。
余杭
[南宋]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酹,薰满千村万落香。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其诗题材广泛,尤其以写乡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这首《余杭》写暮春时节杭州近郊山野的美丽风光,山花烂漫,群花争艳。然而诗人并不为春花凋零伤感,反用"从教"二字,任凭春花凋谢送走美丽的时光。忍冬与蔷薇平凡朴素,入诗则富有乡间情趣,足见诗人的闲适自然,恬淡优雅,蕴含禅意。
作者:云春 亚玲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