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故宫》
李文儒 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故宫那么多门,逛故宫应该从哪个门进?故宫里的房子那么多,皇帝到底住哪一间?皇帝也有零花钱吗?他们都是怎么花这些零花钱的?……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十余年,脚步遍及故宫各个角落的李文儒院长,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一一解答有趣的故宫知识。同时,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独家拍摄的珍贵视角的故宫照片80幅和大量故宫研究的一手资料,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立体互动,帮助孩子打开认识故宫的历史视野,讲透故宫里的建筑之美、故宫背后的历史细节、故宫里的传统文化等,带孩子见识更多元的不一样的故宫。
>>内文选读:
养心殿里说“养心”
故宫里的养心殿名声显赫,为参观故宫必去之地。虽名气大,但比起前三殿、后三宫来,很不显眼。作为清朝中后期皇宫里最重要的地方,既不在中轴线上,又与东西六宫至少在空间、高度等外表上没有明显的区别,连大门也是普通的宫门,且是坐西向东,不是正南正北。门内影壁为黄琉璃铺底,当中一幅彩色琉璃组成的绿叶荷花、白羽鹭鸶画面,在红墙黄瓦的宫殿间反倒有点儿另类,以至于走到入口处,还心存疑问:养心殿是在这里吗?
养心殿位于内廷中心乾清宫西南角,西六宫的南边,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比皇宫里的主要建筑晚了100多年。康熙年间,这里还是造办处的作坊,制作宫廷用品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灵柩停放在乾清宫,继位的雍正皇帝住在养心殿守丧治丧。按常规,守丧27日后应居乾清宫,但雍正皇帝说,父皇在乾清宫60余年,我即去居住,心实不忍。雍正皇帝就这样一直住在养心殿了。从雍正到乾隆年间,原造办处各作坊陆续搬出,经过不断的改造、添建,这个地方就成为皇帝们集处理政务、召见大臣、读书休闲、生活起居为一体的一组建筑群了。从那时到末代皇帝溥仪,八位皇帝,将近200年,一直偏安养心殿。
以养心殿为核心的养心殿建筑群,南北63米,东西80米,占地5000平方米。南北三进院。从乾清门西、军机处旁的内右门进西一长街,西侧向东开有一门,叫遵义门,便是养心殿区的入口。进遵义门,为第一进院。院子南面大连房一排,乾隆年间设为御膳房,有厨子70人,专供帝后及嫔妃们的日常膳食。院子西面小连房三座共30间,成“凹”形,房高不过院墙,进深仅不到4米,为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房,乾隆年间添建。院子北面正中南向,为养心门,琉璃装饰,门前鎏金狮子一对,相互辉映,光彩亮丽。
进养心门为第二进院,正殿即是养心殿。养心殿“工”字形结构,不到5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分割为若干个功能性空间。前殿处理政务,后殿为寝殿。前殿正中天花设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地平宝座,宝座上方悬挂雍正皇帝书写“中正仁和”匾,左右两侧为东西暖阁。东西暖阁又分别隔为数室。西暖阁有批阅奏折、召见大臣的密室,雍正皇帝题匾 “勤政亲贤”,题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此联若各去掉前两个字,倒是更扼要切近。还有专供皇帝礼佛、休息的小小的佛堂、梅坞。西南靠窗户的一间小屋子, 原名“温室”,为皇帝读书处,大约是取有太阳照着、读起书来暖洋洋的意思,乾隆皇帝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藏于此室,改室名为 “三希堂”。
与西暖阁对称的东暖阁,分为前后室。前室靠窗为通炕,原有匾曰“明窗”,与西暖阁的“温室”相对。始于雍正皇帝的每年元旦的开笔仪式,在这里举行。每当元旦子时,皇帝提起“万年青”毛笔,先朱后墨,各书吉祥语若干,以祈一年之福。靠东墙,背东面西,设一前一后两个宝座,宝座中间用黄纱帘隔开,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现保留慈禧垂帘听政原状。东暖阁后室,分为两间,为皇帝在养心殿斋戒时的寝室,原有匾曰“随安室”“寄所托”,倒是颇有意味,到晚清却改成“福寿仁恩”“寿寓春晖”的俗词了。
作者:李文儒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