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7堂课》
林紫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月出版
生命教育不是将孩子锁进大人编织好的知识牢笼里以求安全,而是大人放下身段,回归到生命最初的样子,与孩子一起向内探索,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相互陪伴,共历冷暖,直面生死,活出真实的生命力。本书中,作者依次从生命、人性、物性、心性、慧性、危机以及意义七个方面介绍,引导读者与孩子互为老师,相互学习;关乎心理,又不止心理;谈论死亡,又向死而生。作者认为缺少了生命教育,其他的一切教育都只是无根浮萍,无论堆砌多少知识和财富,也无法给孩子一个身心安定的人生,而安定比幸福更能带给人们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点击视频观看作者介绍,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内文选读:
特别推荐大家看一看美国电视剧《我们这一天》,看看剧中的父母是怎样为孩子们打造“Big Three”的团队口号的,这个口号让兄妹三人成为世上最牢不可破的阵营,在每一个生命的至暗时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相互支持,度过跌宕起伏的一生。看完你会发现,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团队,唯有父母的担当和成长,才会让家人与家人之间凝聚在一起,“就像剧名的英文意思——这,就是我们”。
世上没有完美的团队,因为人性本身就不完美。如果要在世间找到一个能将不完美的人性整合出带有美感和智慧的范本的话,那么,僧团管理中的“六和敬”或许是最适合在家庭团队建设中借鉴参照的。
一、身和同住
意思是在行为上不侵犯别人,不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与他人和睦相处,相互照顾,共住一处。家庭中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不能打孩子,而这一点,直至今日,也仍然没有在中国的父母中达成共识。有人说,打骂孩子, 是在培养孩子的“谦卑和敬畏”,然而事实是,打骂只会让孩子“自卑和恐惧”。
这些年,我在给成千上万的父母讲授儿童早期心理养育课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父母误解了“谦卑”的含义。打骂羞辱之中,孩子体验到的只有“畏”而没有“敬”, 所以只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不是谦卑。在我看来,谦卑与敬畏的前提是,一个人真正感受到了“强大”而非“强势”, 同时感受到来自“强大者”的尊重和包容。唯有如此,人们才能放下自己的防御和敌意,内心自发地生出对强大者的敬意和爱戴,不再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谦卑之下,有爱的存在;而自卑里面,则往往只有恨。
二、口和无诤
意思是好好说话,言语柔和,不发生口角。家庭之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除非一方已经练就了布袋和尚的“退步功”或者懂得“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里有主意。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的道理。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反驳父母是他们成长必经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的父母能够做到口和无诤,因家庭冲突而产生的危机就会减少很多。
三、意和同悦
意思是在精神追求和家庭发展目标上志同道合,心情愉悦。家人之间,如果能做到三观相合,并且有共同的家庭发展目标和规划,那么团队的力量将不可限量。
四、戒和同修
“戒”是一切团体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更是每个想要有所修为的人必须具备的自律性。家庭之中,父母如果能够与孩子一起制定“戒律”,并且能与孩子共同遵守,人人平等、一起进步,那么这个团队必定是受人尊敬的。假如父母要求孩子自律,但自己每天喝酒买醉,或是麻将搓到半夜,那么孩子想自律都难。
五、见和同解
意思是在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上,能够建立共识。家庭成员全面达成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难免会有代沟。不过如果在可能引发巨大冲突的事情上,最终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彼此理解,那么团队也是很和谐的。
六、利和同均
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利”,不仅包括经济上的收益,还包括情感上的收益。尤其是多孩家庭,父母如果稍有不公,就会导致团队和个人都出现问题,难以平衡发展。
你可能会发现,要做到“六和敬”实在太难了。其实没关系,因为即使对僧团而言,“六和敬”也只是努力的方向和未竟的理想。了解这一点,同时朝着和敬的方向一起努力,就足够好了。
作者:林紫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