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品的专属性对观众和剧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大家到了上海,看一出经典的戏或许将成为标配。”上剧场总经理丁乃竺对记者表示。继《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专属版后,《曾经如是》专属版今日亮相上剧场,成为驻场演出之一,共同推动戏剧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寻找”是《曾经如是》的重要主题,像经典作品《暗恋桃花源》一样,赖声川在剧场探索中不断突破,也带着观众一起寻找生命的真谛。赖声川在《曾经如是》的编导笔记中写道:“在我的《创意学》这本书中,我曾经引用了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的一句话,关于一个建筑作品,并不是被创造出来,是被寻找出来。这意味着最后的成品其实已经存在,可能在空气中某处,你必须下工夫去找到它。在我创作的许多戏中,那个过程,是有这种感觉,但《曾经如是》比较特别,因为它似乎是找到自己。”
《曾经如是》是赖声川第二部超长戏剧,从《如梦之梦》的“莲花池”的创意上,进化到“双莲花池”的呈现,演员不仅围绕观众演出,还有重要戏份设计在舞台的正中央的“中岛”部分。在这六小时的戏剧中,主要角色们跨越近30年,从云南的深山到曼哈顿街头,再到印度的高山上,再回到纽约这钢筋水泥山谷中。他们之中有思想家、理想主义追寻者,也有单纯活着过日子的人。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强大冲击,他们都是生存者,一路探索生命的意义。而戏中,不只是“人”在探讨生命。
《曾经如是》提供的是跨物种对话,人与动物,人与传说中的动物,幻想的动物,外星球,甚至人与抽象的概念之间的交流。有人号称能看到完整的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有人自称是先知,还有一位总在脑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净土的人,他努力寻找净土的位置,想带领大家一起去。在《曾经如是》中,命运、时空、人与自然,以魔幻与现实的方式交织成一个生命的旅程,一览人类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愚行。
《曾经如是》演到第四年,戏中角色像是种在了演员的心中。不论是郝蕾饰演的坚强的雪莲,张杰饰演的有特殊吟唱能力的多吉,亦或是肩负着抽象角色、动物角色、人物角色等的上剧团演员们,都在揣摩剧情、演绎角色的同时,带着观众走进更深刻的生命故事。也许剧中的一句台词、一个瞬间就打通你平时对于生活、生命的疑问。郝蕾说:“世界上可能有千千万万个雪莲,但是大家都努力地活着,到最后可能真的像梦一样,就是一场空。雪莲这个角色,应该是说整个人生,可能是我,可能是你们。”在加了“寻找多吉”的片段后,张杰在戏中带着“多吉”的角色寻找许多年前的答案,他也分享道:“我每次演唱多吉的歌曲时,旋律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也是多吉的状态,会有一种未知感。每次演他,我都会放大内心的慈悲。”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