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今天,生活周刊被查封停业。37岁的韬奋先生、36岁的胡愈之、27岁的徐伯昕和同仁成立生活书店,从此一脉书香到三联,成为红色出版中心和学术出版重镇。改革开放后,三联人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改变一代中国人贫瘠的精神面貌。解释世界、改变世界,出版人的使命没有变。”昨天,三联书店九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谈到,韬奋纪念馆正是在“老三联人”的关心推动下成立的。《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前不久出完,从中可看到生活书店同仁如何在重重困难之中坚守出版事业,新闻出版人依旧要做好启蒙工作,以出版物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为纪念生活书店及与生活书店一脉相承的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多位来自出版、发行、教育行业的专家和“老三联”后人代表、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忆前辈,话店史,叙传承,共同纪念这座坚强的文化堡垒九十年风雨兼程,不断续写出版界一个又一个神话。
20世纪30年代初,经历“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华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文化“围剿”残酷迫害进步的新闻出版事业,一批共产党员在历经磨难后,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进步力量,传播马克思主义,通过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扩大党的影响。1932年7月1日,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创建的生活书店在上海诞生。
“生活”是从“两个半人”的《生活》周刊,到拥有遍布全国五十五家分支店、出版二十余种杂志及上千种图书的宣传阵地,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则分别是在《读书生活》和《中国农村》基础上成立的两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版机构,三家书店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办店宗旨,于1948年10月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播撒先进文化到投身革命洪流,逆着炮火烈焰而上,在血与火的锤炼中成长,全心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守护着党的出版事业。
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主任曹俊德宣读了邹韬奋女儿邹嘉骊致辞:“生活书店从一开始就受到周恩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重视、关怀和直接领导,成为党在国统区进步文化的坚强堡垒。韬奋热爱党,信服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有很深的感情。直至病危时刻,韬奋依然请求党中央严格审查他的一生,追认入党。遗言传到延安后,党中央十分重视,立即在致家属的唁电中批准追认他入党,并称他为‘吾党的光荣’。我有幸见证了生活书店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合并成为三联书店,到现在继续以‘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服务广大读者,相信韬奋和出版界的前辈都会感到欣慰。”
新中国成立后,三联书店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与所在时代同频共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以优良的历史传统、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起到深刻启蒙作用,打造不同时代的文化家园。“三联书店是我国著名出版品牌,从当年‘红色出版中心’到今天‘学术出版重镇’,始终在中国人读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逸凌介绍,上海三联书店作为三联品牌共同继承者,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以“真诚生活、认真读书、追求新知”为宗旨,高举学术出版大旗,出版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高品位文化读物,并积极探索实体书店发展,在全国多地先后开设11家书店和近百家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场景。
“韬奋纪念馆近年来做了卓有成效的史料整理和文化出版工作,我们每年组织员工参观学习,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思索前进的方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江龙谈到,“上海三联、沪港三联和我们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伙伴,更是在业务上合作互助、紧密协作的战友。三联的90年,有历史,有沉淀,有情怀,同时它也是一位‘90后’,正在展示着青春与活力。”
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认为,三联书店是出版界的一面旗帜,更是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出版的高地,也是出版人仰望的出版丰碑,“三联书店既有优良传统,又能与时俱进,关键是有像范用、董秀玉这样一批行业翘楚带领专业编辑人才,做好书、出好书。”
1990年,上海图书公司、上海三联书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沪港合资的书店,开业之初就以经销港版图书和四项特色服务:开架售书、站立服务、使用条形码售书和开设夜市售书而为读者津津乐道。
“我们始终秉持的店训就是韬奋先生提出的‘竭诚为读者服务’。‘一点不肯马虎,一点不肯延搁,一点不怕麻烦’。”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剑俊谈到,在传统书店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之际,需力图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文化服务,每年在书店举行30场左右大小读书活动,为不同地区读者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赵锋提出,面对新形势,实体书店要考虑使用多种多样形式丰富店内外活动,紧跟市场变化、紧贴读者需求,融合各店资源,加强社店合作,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书店人学习三联精神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彬谈到,自1926年10月,韬奋先生接手主编《生活》周刊起,其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突出独立性、思想性、文化本位的特征,尤其是做到出版大众化,让人们都能看懂。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成员、韬奋纪念馆老馆长袁信之之子袁仄建议,希望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不能局限于已有成绩,要用更新颖的方式,让年轻一代有兴趣、有意识地了解创办书店的艰辛和智慧。
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成员、翻译家戈宝权外甥孙戈谈到,家族中先后有多位成员与“三联”有着不解之缘,尤以叔公戈公振、二舅戈宝权突出。上海中版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佩英提到,韬奋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她曾邀请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选编出版韬奋先生精选集《生活与我》《转到光明方面去》,“现在读来,文章所反映的文化理想、经营理念等仍值得新闻出版人学习继承。”
“向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致敬而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展览、书展在内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证明了继承和弘扬韬奋精神在当下的意义。”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总结:在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闻出版人要以邹韬奋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据悉,上海韬奋纪念馆已先后举办“炮火硝烟里的文化传奇——《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新书发布会、“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和“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韬奋学术研讨会。为期两周的京沪港三联书店精品图书联展结束,7家实体书店销售1000余册、动销品种200余种。座谈会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谊会、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生活·读书·新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等共同主办。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