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演常新”,谈及上海沪剧院大型原创沪剧《敦煌女儿》,来自全国的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个词。12月5日上午,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敦煌女儿》验收研讨会举行。从“一改”到“三改”,主创团队对剧目从整体架构、唱腔念白到舞美呈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过“三演三改”后的《敦煌女儿》以深厚的人文底蕴,精致的舞台呈现,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让“莫高精神”更具时代光芒。
《敦煌女儿》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的敦煌保护和研究事业,展现其义无反顾的精神品质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中国戏曲家协会秘书长崔伟认为,《敦煌女儿》在樊锦诗众多的人生经历中,抽取出她和敦煌之间的故事,并上升到她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展现出人物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的独特性,在真挚中表达高尚,展现出令人敬仰的感染力以及打动观众的亲和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敦煌女儿》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气质高度契合着“莫高精神”,从石窟造型进入到舞台视觉,具有现代审美的视听质感,是戏曲现实题材创作里面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当下讴歌典型人物和事迹时涌现出的代表力作。
今年九月,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凭借剧中樊锦诗一角获得了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中国戏曲现代研究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用“形神兼备”点赞茅善玉的表演,“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茅善玉将沪剧的韵味和敦煌情怀结合在一起,为婉转优美的沪剧曲调增添了几分阳刚的敦煌感觉,跌宕起伏的大段演唱让观众为千年莫高窟如痴如醉。”他表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曾陪伴樊锦诗在北京大学共同观摩《敦煌女儿》,“那天我问她‘樊先生觉得怎么样?’她说‘好,真的好,比我还好’。”仲呈祥说道:“这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对演员的褒奖,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个健在的时代楷模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给予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王筱丽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