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创立之地,三联书店从上海走向全国,上海也是邹韬奋生活、战斗、长眠的地方。
为纪念生活书店在上海创建90周年,更加深入地推动韬奋学术研究、生活书店史研究,“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第八届韬奋学术研讨会”今天在上海召开,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韬奋研究院联合举办。
▲1933年邹韬奋摄于上海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1932年7月,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创办了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书店,在面临国土沦丧、民生凋敝的时局下,出版了大量适应抗战需要、服务大众文化的书刊,为宣传、动员、支持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成为进步文化阵地的坚强堡垒。生活书店店训“竭诚为读者服务”,如今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三联精神”。
来自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韬奋纪念馆的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20多位学者及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研讨。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劲,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出席并致辞。
学界从韬奋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通性初探、生活书店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出版事业研究、生活书店的企业文化研究、韬奋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研究、生活书店的经营管理对当代出版业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中共党史学会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挥教授《生活书店管理制度的探索》,指出生活书店在人事管理制度的形成、生产管理制度的实践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等三方面形成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完善其生产关系以及扩大生产力提供了助力,从而成为抗战中的“革命文化堡垒”。
上海韬奋纪念馆原馆长林丽成《三联书店之缘起》,通过对采访“老三联人”口述史的整理,结合相关史料,探究了20世纪40年代,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共南方局文委领导下,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于险境求生存,分分合合,坚持进步出版事业的历史过程。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韬奋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融通性初探》,指出伟大建党精神为“源”,韬奋精神为“流”,由源及流的衍发过程中韬奋精神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彰显精神特质,其不仅是邹韬奋个人精神世界的刻画,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浙大城市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范雪《出版延安的“知识”与“政治”:延安与生活书店的战时交往史》,阐释了在延安与生活书店的交往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的逻辑:在对马列知识的信仰、对理论知识分子的推崇和对知识能够抗战建国的信心中,共产党逐渐成为生活书店在知识和人事上的主动选择。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晓灵、研究生李梦莹《“中东路事件”中的邹韬奋早期苏俄观》,论述了邹韬奋早期的苏俄观以显明的民族主义指向为基调,而九一八事件之后邹韬奋的转变,则折射了一代左翼知识分子特殊的苏俄观演变史。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孟晖《邹韬奋<经历>等自传与同类传记的比较研究》,将邹韬奋自传与《在出版界二十年》等新闻出版家自传比较,更好地理解邹韬奋自传作品的内容丰富、真实客观、文学性强等特征,为同类传记写作提供参考借鉴。南京林业大学陈长松、韩珺楠及南宁师范大学徐健从媒介批评视角,梳理了韬奋《生活》周刊时期撰写的媒介批评文字。
近年来,上海韬奋纪念馆联合市中共党史学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主办方共同推动韬奋研究工作深入开展。自2015年以来,已与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山西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召开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韬奋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关注,本次研讨会就有不少各地高校青年教师与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参与,其次报社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等领域学者加入,各学科领域的对话与互动,更促进了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韬奋纪念馆在2018年纪念开馆60周年之际启动馆藏文献影印计划,每年推出一本《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将馆藏珍稀档案完整向公众披露,为韬奋研究提供了原始的不加任何遮蔽的鲜活史料。在四册《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影印本的基础上,新近又推出《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为学者研究和大众阅读提供便利。这两年已陆续有基于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的新的研究成果发布。
据透露,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将不断整理、披露馆藏史料,为新闻史、出版史、传播史及文化史研究提供素材,促进相关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