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已经出水的文物有700多件,其中大部分是完整的和可复原的景德镇窑瓷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一船一世界——沉船就像“时间胶囊”,把某一个时代切片完整地保存下来,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态。伴随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这一沉睡水下150多年的“时间胶囊”里藏着什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透露,目前已经出水的文物有700多件,它们与国内、国外有着技术、贸易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印证了上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
其中,十九世纪越南地区窑口青釉水烟罐是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第一件陶瓷完整器。这是一类流行于中越边境及越南境内的器物,其于广西地区通常被称作“烟煲”,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民间仍有使用。该器胎釉特征及造型风格等与越南地区出土的水烟罐相近,应属越南地区窑口的产品。
“由于目前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的该式器物仅此一件,故而推测它是实用器,古船上或有越南籍船员。”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赵荦告诉记者,船体的木材,经鉴定也有出自东南亚一带的娑罗双、摘亚木和柚木等船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具备了国际性。而在出水的文物中,一个木桶的残件上书“时泰”二字,据推测可能是当时一个“商号”的名称,也生动再现晚清时期的贸易图景。
一件清同治景德镇窑绿釉杯,因底部有同治纪年款,对于了解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时代颇有助益。据记载,景德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欧洲技术,创烧出一种“西洋绿色器皿”,釉质上与传统绿釉有所不同。此器之绿釉因长期受海水腐蚀呈褐色。
长江口二号古船目前出水的瓷器有一个特点,大器里装小件。比如,50件青花团龙纹杯均出自一件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 其摆放方式也颇为引人关注,其中有5件杯竖直状成摞被置于瓶颈部,另有5件杯水平状成摞被置于瓶肩部,剩余40件分4摞,每摞10件竖直状被置于瓶底部,杯与杯之间均以稻谷相隔。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对这些稻壳进行了碳十四测年,发现它们所处时期比清同治年间略早一点,推测这些稻壳可能是陈年晒干的,专门用于船上物品的固定和防震。稻壳检测结果与绿釉杯瓷器底款互相印证,进一步确定了长江口二号古船是在清同治年间运行的。
“这些文物还只是全部文物的冰山一角。”翟杨介绍,长江口二号古船已探明有31个舱室,从已经打开的4个舱室看,每个舱室瓷器装载量估计在8000件左右,由此判断船载文物数量巨大,需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开展深入的研究。“我们尝试借助不同学科交叉合作,研究长江口二号古船从建造到沉没的‘全生命周期’,以期实现我国现代水下考古的新突破。”
作者:李婷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范家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