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和文化史上,由邹韬奋与胡愈之、徐伯昕等共同创办的生活书店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书店,通过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抗战中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启蒙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今天下午,“坚强的文化堡垒——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纪念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序厅开幕,为纪念生活书店及与生活书店一脉相承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协办。
展览以生活书店发展历程为主线,辅以详实图文材料、珍贵书刊文献,以及数字人文互动展示,从“《生活》周刊——生活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的创建和发展”“残酷迫害下的顽强抗争”“党领导下的三店合并”四个方面回顾了生活书店曲折而璀璨的历史,生动再现生活书店在烽火连天、风雨飘摇的至暗时刻,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成为引领民众走向光明的灯塔的历程。
开幕式上,生活书店创始人之一徐伯昕的长孙徐冈,作为老三联后人代表发表感言。韬奋纪念馆青年团员诵读了韬奋经典篇章《生活精神》(摘自《患难余生记》)。
“韬奋精神是一种特定而伟大的时代精神,是基于抗战精神的心系救国、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也是追求进步、探寻真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高福进阐释了韬奋精神,韬奋及其“生活书店”皆完全以读者利益为中心、自觉担当大众喉舌这一理念为勤奋工作之使命,韬奋精神为那一时代年轻人和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标杆,为后世一代代年轻人留存下宝贵精神财富。
“上海是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创立的地方,三联书店从上海走向全国;上海也是韬奋先生生活、战斗、长眠的地方,在上海举办纪念展具有特殊意义。”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指出,生活书店是重要的进步文化机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在各个时期的主张,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和读书、新知合并成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坚守文化品格,在传播解放思想、繁荣学术出版、服务大众阅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时期学术文化出版重镇。
纪念展也是庆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九十周年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韬奋纪念馆前不久在上海书展举办《生活书店会议记录1933-1945》(排印本)新书发布会,12月将举办“纪念生活书店创建90周年暨现代上海书业研究”——第八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和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座谈会。
据悉,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牵头,还将于11月28日-12月11日举办京沪港三联书店精品图书联展,首次精选三家三联书店最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各90种集中展销,以展示北京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以及香港三联书店的出版成果。
<<<延伸阅读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11月21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南京西路325号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东楼二楼
展览亮点
1.特别推荐:“生活书店90周年数字展”
展览现场配备了可与观众互动的大屏幕,与实体展相呼应,特别设计开发“生活书店90周年数字展”。它以数字人文的理念,对生活书店的相关人物、藏品、文献资料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同时以图文、档案、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深化延伸了实体展内容,带来了全新互动体验。
数字展分为“人物群像”“大事年表”“星火燎原”“专题集萃”等四大主题板块。各主题板块与实体展相匹配,利用数字多媒体及互动技术等优势,将生活书店相关人物、大事年表、出版物、会议记录、书店分布等信息一一呈现。在“专题集萃”专题中,有“风雨兼程九十年”“红色书店的红色基因”视频,包含了方学武、许觉民、仲秋元、董顺华等“老三联人”回忆生活书店往事的口述视频。我馆从2004年启动“老三联人”口述历史项目,已完成20余人采访,为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留下了鲜活注脚。
2.生活书店门头
为了让参观者直观了解生活书店原貌,馆方在展区入口处以当年生活书店昆明分店为参考,搭建了生活书店门头。略带弧度的门头上,“生活书店”赫然入目,它是生活书店总经理徐伯昕的手迹,也是标准店招字体。门头两侧书店内景老照片取自西安分店门市部,开放书台上陈列的图书杂志以及一侧整齐的分类书架,便于读者翻阅和选购。门面前,用图文形式悬挂了生活书店店训“竭诚为读者服务”和“努力促进大众文化 供应全国精神食粮”等宣传语,老式木质牌匾的古旧感,仿佛将观众带回特殊年代。
3.推荐书台
生活书店是在生活周刊社附属“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的,既是一个出版机构,又是发行机构。它设有自己的门市部,不但销售本版图书,而且代售各种外版的进步书刊。为了方便读者翻阅和选购,完全采取开架售书的方式。这与当时一般的老书店不同。大部分老书店都把书架用玻璃柜台隔开,读者只能看到书脊名称,不能自行取阅。而生活书店门市的布置犹如图书馆,四周摆放书架,按科学的图书分类法陈列图书;中心摆放书台,分别陈列新书、新刊,还专门设有推荐书台,并有相应的告示牌介绍被推荐图书的主要内容。
为了还原生活书店开架售书的场景,展览在展厅内设置了推荐书台,陈列馆方最新出版《生活书店会议记录》(全套5册)《韬奋全集》《邹韬奋年谱长编》《邹韬奋研究》等,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任意选购、轻松愉悦又不受约束的购书氛围中,再现了生活书店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4.生活书店出版物
生活书店在抗战时期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发展,首先在于出版方面能紧密地配合抗战的需要,出版了韬奋主编的《抗战》三日刊及其他多种期刊;其次,能及时向从上海等地来武汉以及重庆、桂林的进步作家约稿,出版大量的战时读物;其三,出版大量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进步思想的书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次展览展出的期刊有:《生活》《新生》《大众生活》《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文艺阵地》以及号称“生活书店四大期刊”的《文学》《世界知识》《太白》《译文》等;战时读物《战时的文化工作》《民众动员论》《淞沪火线上》《抗战中的西北》《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等;马列著作《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雇佣劳动与资本》和文艺作品《边城》《铁流》《大地的海》等。
由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中国的一日》,特别值得关注,由韬奋策划,茅盾主编。1936年4月,韬奋受到高尔基策划并主编的《世界的一日》一书的启发,向全国发起征文,借以反映全国各地民众的抗日要求,随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中国的一日》由蔡元培作序,鲁迅挑选木刻插图,叶灵凤负责装帧设计,茅盾撰写了《关于编辑的经过》作为前言。撰稿者除陈独秀、黄炎培等名人外,多为店员、小商人、公务员、士兵、警察、宪兵、小学教员等普通民众,记录下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全景式呈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5.生活书店会议记录
本次展出的实物展品也颇有看点,特别是生活出版合作社第一、二届理事会会议录原件。它是韬奋纪念馆馆藏独有的珍稀档案史料,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以及国民党的扣押、查抄、封店等迫害,随生活书店同人颠沛流离,能保存下来殊为不易。生活书店会议记录详尽记录了生活书店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了作为一个“坚强的文化堡垒”从艰辛创业又历经数次搬迁,依然坚持文化抗战、不懈追求真理的不凡历史,同时也呈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化、人性化的民主管理,独特的企业文化等,这些不仅对韬奋及同人、生活书店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同一时期出版史的研究也是重要的补充。
6.生活书店店徽与职员证
生活书店为全体员工持股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它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其章程规定: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所有。每一位佩戴店徽的社员都是书店的主人,可以参与年终分红、在社员大会上拥有投票权等。这在当时白色恐怖下,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带有鲜明社会主义色彩的“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尝试。
生活书店店徽是由生活书店“对于装帧艺术造诣颇深的人才”郑川谷先生参考苏联宣传海报《打击懒惰工人》而创作设计的。店徽为圆形金属质地,图案外围作齿轮形,中间是立足于同一水平线的三个挥动锄镐的筑路工人,沿着三柄锄镐横穿有一道弧形光芒。工人下方是一条横线,代表着大地。横线下写着“生活书店”四个字。整体构图动静结合,线条简洁流畅又不失稳重。圆形徽章上方连接有一根小链和一个横向小柄,可挂在西装的左领或长衫的右上角钮扣孔内。生活书店从1936年起给每位职员分发徽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生活书店为配合抗战在各地设立分支店,最多时达55处。由于人员增加又分散在全国各地,原来使用的徽章多散失,所以就改用了职员证来代替。1939年7月1日,生活书店重庆总管理处统一颁发了职员证。此次展出的这枚编号为278的职员证,就是生活书店同人周幼瑞在梅县设立书店时收到的。职员证用厚牛皮纸作封袋,封袋正面印有齿轮形店徽和“生活书店职员证”字样。
职员证用厚白卡纸制成,正面除姓名、生年、籍贯、入店年月、任职地点及职务、发证日期和编号、本人照片外,还有总经理韬奋和经理徐伯昕两位印章。这两枚印章不是由机器印制的,而是由两位主理人用朱红色印章亲自盖上去的。生活书店总管理处颁发的“职员证”,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甚少,据目前所知,仅存这一张,是周幼瑞在各个复杂艰险的环境下,想方设法保存下来的,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7.生活书店职工生产合作社章程草案
胡愈之实际上是生活书店的创始人之一,贡献突出。他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邹韬奋和徐伯昕创办生活书店。胡愈之草拟的生活书店职工生产合作社章程,是生活书店成立以来最早的一份社章,被韬奋称之为“大宪章”,也在本次展览中得以展现。它见证了生活书店的成立,也立下了生活书店“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的建社宗旨。
8.韬奋给高尔基的英文信
这是1934年7月26日韬奋写给高尔基的一封英文信。当时,韬奋第一次流亡海外,在苏联访问,托人将自己在国内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赠送给高尔基,并附了一封英文信,信中说:“这本书在去年7月间出版,并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革命的青年一代人都非常关心您的生平的作品。”他原来希望能够见到高尔基,亲自将书送上,可惜由于当时高尔基不在莫斯科而未能如愿。这封有着韬奋隽秀字体的英文信,记载了两位文化名人曾有缘相会却又擦肩而过的往事。
9.《小约翰》出版权授与契约
鲁迅与韬奋相识于1932年冬。那时,他们共同参加了由宋庆龄和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一起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从那以后,他们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鲁迅对韬奋所主持的进步文化事业给予最大的关怀和帮助,凡是生活书店出版的进步刊物,鲁迅都大力支持和热心投稿。从1933年开始,鲁迅为生活书店的《文学》《太白》《译文》等文学杂志写稿达78篇之多。鲁迅翻译的《死魂灵》首先在《世界文库》上连载,还把翻译的《桃色的云》《小约翰》《表》等都交由生活书店出版。《小约翰》被鲁迅称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是一部颇有深意、意象开阔的童话作品。本次展览展出了1934年8月3日,著作人鲁迅与上海生活书店签订的《小约翰》出版权授与契约复制件。
10.特色文创:“八大精神”风琴灯与明信片
韬奋在其最后手稿《患难余生记》中曾总结生活书店基本经验,把它们概括为“生活精神”,即“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它是生活书店的基石,更是一种品格,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馆方为本次展览特别设计了名为“八大精神”的可折叠风琴灯。风琴灯的木制外壳上印有生活书店“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以及生活书店徽标;内里展开为韬奋先生手书的“八大精神”字样,配以朱红色印章设计,既饱含时代感,又兼具实用和美观。展览期间,凡是莅临现场的观众,还能领到一枚由馆方精心制作的“八大精神”复古明信片以作纪念。一盏创意风琴灯,一张小小的明信片,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嘱托。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