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晚,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为35部作品和作家颁奖之外,还设置了“致敬编辑”环节,马天牧、李黎、李伟长、李亚梓、吴越、赵萍、季亚娅作为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代表上台,接受致敬。
《收获》编辑吴越上台时的比心动作,让两位主持人注意到了,被赞“一直在幕后的编辑其实好可爱啊,她们还比心”。
典礼之后,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吴越,请她谈谈这一动作背后的深意——
11月初,中国作协创研部通知我将作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责编代表赴京参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11月16日抵京,18日和19日两次彩排,20日晚正式直播。节目组安排我和另六位编辑老师在“致敬编辑”环节登台,这一环节是在鲁奖七大奖项全部颁发后的最后一个“节目”,并不颁发奖杯奖状,也不需要像颁奖作家那样发言,而是——按导演的话来说,“想怎么走台就怎么走台,走出自己的风格和朝气来”,在我的理解里,那就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和台下的读者、作者们看看今日编辑的风貌。在第一次彩排时,候场间隙,导演组播放了大屏幕上的短片,一组前辈名编辑们的形象叠映浮现,当我惊喜又感动地看到李子云、周介人两位上海编辑大家的画面时,瞬间泪目,由此联想到巴金、茅盾、郑振铎等更早一辈的编辑家、出版家,他们把文学的才华用于发现新作家、发现好作品、编辑文学期刊,真正地创造了时代、引领了时代。在这个短短几秒的走台时间里,我能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编辑的光荣传统的热爱呢?我想到了年轻人拍照时常用的“比心”动作。我试探着问导演组:可以比个心吗?答复是可以。于是,正式直播时,我就轻轻松松地迈着蹦蹦跳跳的步伐,即兴地比了几个大大的“爱心”走上舞台。同时我还想表达的是对母刊《收获》和对作者、读者、家人的无边的爱意,以及,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我们文学编辑都是可可爱爱的人哪!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