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艺术精品专区“艺为国器,和美与共”展览上,中国著名砚雕艺术家汪志良带来的《九龙砚》、《路路神通如意盒》、《终生福禄砚》、《瑞兽戏海砚》、《椭圆门字砚》、《笔架山》、《莲花水盂》、《祥云墨床》八件作品入选。歙砚这一古老的雕刻艺术,在海派文化的滋养下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并通过进博会的大舞台展现在中外观众面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古老砚雕传承在海派文化滋养下,焕发年轻生机
对于文房四宝中的砚,古人的评价是:“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之留千古而永存者。”虽然砚能传千古,但砚雕的技术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更新。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众多非遗展品是一座“宝藏”,记者注意到,这其中汪志良的《九龙砚》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这方砚的石质温润如玉,抚之如孩儿面美人肤,产自江西婺源龙尾山眉子坑——这里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故乡,南唐后主李煜曾说“歙砚甲天下”。虽然砚石与千年之前相同,但雕刻技艺却与时代同步。只见砚背满工雕刻九龙戏海,每条龙姿态万千,有的在云中自由翱翔、有的在水里翻腾嬉闹,九条鱼化龙穿插其中。龙是祥瑞的化身,华夏儿女更是龙的传人,寓意“龙腾四海、福满神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九龙砚》的风格师古而不泥古,不但有巧、妙、绝的技巧和别具匠心的构思,而且砚的造型雕饰体现着雕刻、绘画、书法、篆刻、造型以及文字等方面的艺术修养。
汪志良砚雕以唐宋元明经典砚式造型与线条入手,奉宫廷造办处的博古满工技艺为圭臬。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技艺,在海派文化的滋养浸润下生根开花,茁壮生长。汪志良是江西婺源人,1984年出生的他,自小就受到当地歙砚文化影响。十六岁那年他开始与当地的砚雕师傅学习砚雕,打下了坚实的砚雕基础。2006年,汪志良来到上海,有缘拜入著名书法篆刻家徐云叔先生门墙,成为入室弟子,得其教诲“砚外求砚,方入艺林堂奥。”在徐云叔的影响下,他的作品即有古意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符号。
从书斋到进博会,将千年砚雕艺术推向世界
砚雕的精髓是“以刀化笔”、“随石赋形”、“以意为之”,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汪志良砚雕涉及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博古器物等题材皆透露出一种高旷脱俗的风雅神韵,浓郁的书卷气充满了浪漫的诗意。此次进博会上展示的他的另一方作品《路路神通如意盒》,采用仿剔犀工艺,四方造型,绳纹通体围绕,夔龙纹安插其间。纹饰高古精美,线条流畅圆润,通体满工。
有人对汪志良的评价是“平生守砚,好古敏求,操守高标,刀下鬼工。”精湛的技艺来源于二十多年来对砚雕艺术的不断孜孜追求,汪志良说:“砚虽小道,如果没有人间至情,大爱感恩,是难以一生为之奉献的。”他经常通宵达旦工作,对此乐此不疲,“实为衷情斯业”。
近年来,汪志良的作品不断被收藏界人士所认可。现如今,八方砚台作品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将这一古老而又充满年轻生命活力的艺术推向更广大的舞台。汪志良表示:“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滴水洞石穿!将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雕刻技艺。”
作者:卫中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