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经济学》
【美】理查德·A.伊斯特林
笪舒扬 译
中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幸福经济学之父"理查德·伊斯特林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综合其他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用浅显通俗的语言对一些核心的"幸福"问题做出的解答。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实例向读者进一步证实了"伊斯特林悖论",告诉我们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财富多少,带领读者一步步寻找有关幸福的答案以及幸福的真正意义,并呼吁人们正视经济与幸福的关系。
>>内文选读:
幸福-收入悖论
今天,我将用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的话来开启我们的课程。
哈里·S.杜鲁门有一句名言∶"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说,'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请给我找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
如果被问到∶"收入增加会让你更幸福吗?"你的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在全国调查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几乎也都是肯定的。各行各业的人都认为越有钱就越幸福。但这仅仅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看法,而有时事与愿违。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人们的幸福和收入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两者是否相关,又如何一同变化。
哈里·杜鲁门一定会对实证结果极为不满,因为事实证明,只看部分的数据就像管中窥豹,所得极为有限。一方面,一些回答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给出的(横截面数据);另一方面,一些回答则是人们在不同时间点的反应(时间序列数据)——而这两者截然不同。在横截面数据中,收入越高的人越幸福,但在时间序列数据中,收入增加并不会伴随着更强烈的幸福感。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有些收入高的人并不快乐。但是,我们关注的是一般情况或典型情况。在我们的讨论中,也将会以这种方式来归纳什么使人更幸福。
幸福和收入在同一时间点的正相关关系不仅适用于国家内部个体间的比较,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比较∶富裕的国家通常比贫穷的国家更幸福。然而,时间序列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收入增长更快的国家,幸福感并不会增长得更快。
……
"那么,增加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良方吗?"
并非如此。如果目标是提升幸福感,那么就需要一个对每个人都有效的处方,起码得几乎对每个人都有效。增加收入并不是提升幸福感的可靠途径,因为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了,平均而言,没有人会变得更幸福。当其他人的收入增加时,收入参考水平的增加会削弱自身收入增加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而且,平均而言,没有人会过得更幸福。
收入增加对幸福感的零影响恰恰体现了我们常说的"合成谬误"——也就是说,对个体适用的东西不一定对整体适用。如果我一个人在餐馆里提高嗓门儿,我说的话就能听得更清楚。如果大家都提高嗓门儿会怎么样?说的话没有人能听得更清楚(不过,大家可能都会头疼)。如果我一个人站起来看足球比赛,我就有了很好的视野,可以看到球场,但当所有人都站起来时,我们的视野可能比坐着更糟(而且很可能发生争执,会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比赛中抽走)。
把增加收入作为提高幸福感的处方,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合成谬误。如果我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我就会更幸福。相反,当所有人的收入都增加时,平均而言,没有人变得更幸福。作为增加幸福感的一种方式,提升收入被称为零和博弈——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的人获得的幸福感会被收入增长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损失的幸福感抵消。
没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双赢的建议——一种提升幸福感的方式,而且如果每个人都遵循这种方式,所有人都会获益,每个人都会更幸福。
我们不能忘记,除了金钱,还有其他重要的幸福来源,尤其是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它们是如何影响幸福的。
作者:理查德·A.伊斯特林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