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和朱自清对父亲的怀念有什么不同?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为什么用得好?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文贵良教授《最美汉语》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全书细读初中语文27篇现代文,进行抽丝剥茧放大镜似解读,品味名家名作艺术创造过程,带领读者领会经典汉语之美。
“中国文字由一个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本身有意义。汉语的美首先就表现在丰富性,语文的核心内容,归根结底要让人感受到语言之美。”思南读书会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指出一个现象,以前人们写一封信,可以写两三页纸,边写边流露感情,现在常拿网络流行语传给别人,有时甚至连这句话都没了,就丢上去一个表情包,患上了汉语“贫乏症”,容易把很多好的语言“吞”掉了。他认为,“最美汉语”议题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一种责任和目标,“学语言,关键要学会语言的美和力量,由此慢慢滋生出人文的力量,涵养人的灵魂。”
在陈思和看来,一个人长大,总归要面对三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天冷穿衣,饿了进食,这些知识都是生活教会你的;二是知识世界,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语法修辞等,由学校来教育;还有一种是超越知识系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敏锐的感情,对世界的感受和看法,这就需要在品读文章里摸索体悟。
“最美汉语不是单纯讲一个字或词的美,而更多在语境中体现。比如书里分析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篇幅很短,为什么能给人那么大震撼?每隔一段时间重读,我都非常感动。《秋天的怀念》留白很多,或许年长者对此更有体会。”文贵良说,所谓留白或空白,仍然属于语言,即语言的空隙,这同样是我们要领悟的语言的力量。
讲述新书缘起,文贵良的想法可追溯至三十多年前。1986年他中师毕业后,本来应该去小学任教,幸运地被分配到初中毕业的母校,任教语文兼任班主任,一教就是七年。“学校没有图书室,备课就两件法宝——语文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虽然身处偏僻乡下,我也订了两份刊物,《语文报》《中文自学指导》。现在我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课程,做的研究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问题。因此萌生了想法,重温初中语文现代文,赏析语言。”文贵良希望“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为初中语文老师备课时提供参考资料和不一样的思考路径”。
比如,朱自清笔下的《春》,以拟人手法、主语的省略、短句的使用共同突出了春的活泼明丽。另一篇《背影》赏析则补充了朱自清家庭史与时代历史的留白内容,父亲的一封信中说着身体病痛和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引发儿子强烈的情感波动,《背影》“采用两种语言策略——朴素生动的直接描写为主,隐讳的点到为止为辅。不但没有减低‘背影’那一幕父亲对儿子的真爱的热度与强度,反而增添了父子冲突后儿子能理性理解的自省与悔意。”
《最美汉语》以语言为核,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赏析和意义的阐释,更释放了文字背后复杂多义的情绪,激发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共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评价,这本书“开启一片新的天地”——真正从语言出发去了解、理解和欣赏文学。透过这扇窗,语文的教或学都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她认为,任何好作品都不会停留在字面所表现的意义上,并援引陈思和在一次分享会上的观点,“优秀的作家一般有两套笔墨,一套是描绘现实场景,另一套是要写出文字背后的‘象’。这个‘象’是一种观照,没有‘象’的文学达不到那种深度,也很难说是好的文学。”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