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二十五年——<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回忆录》
[美]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 著
邢建榕 薛明扬 徐跃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他是斯诺的老板,支持了《红星照耀中国》的采访与出版。他是著名的西方观察家和评论家,是《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他于1917年以新闻记者身份来到上海,亲历、见证了近代中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后遭日军迫害,作为交换战俘回到美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写下了这本他眼中的近代中国回忆录。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英] 马丁·吉尔伯特 著
扈喜林 译
万有引力 |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爵士在本书中,搁置固有观念,讲述了以色列富有希望和建设成就的起源、演变过程。用2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和历史档案,完整记录了以色列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再现了以色列建国之路,以及在中东战火之下,以色列人努力寻求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英格兰史六部曲》
[英] 彼得·阿克罗伊德 著
王喆 赵国新 等译
译林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恢弘的笔触书写出英国所经历的历史进程:从封闭的岛国,借助宗教改革、议会制度、技术与思想的革命、贸易与殖民扩张,逐步成为领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以及在帝国衰微的今天,又如何重新在战后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并继续影响世界。
《友谊的辩证法:阿多诺、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
[德] 西奥多·阿多诺、瓦尔特·本雅明 著
刘楠楠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著
作为德国20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本书收录了两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并附有详细注释。这些书信记录了两人非同寻常的深挚友谊和思想碰撞,从侧面描绘了一幅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见证了犹太知识分子在黑暗历史时期的悲惨遭遇。
《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
[美] 蒲地典子 著
闾小波 译
凤凰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黄遵宪的成长历程以及出使日本、美国等国经历。通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著作,作者揭示了黄遵宪对日本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敏锐观察,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作者广泛利用日本与美国方面的材料与黄氏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黄遵宪文化观念的转变。
《中世纪的面孔》
[法] 雅克·勒高夫 主编
申华明 译
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世纪史专家勒高夫领衔,选择112个中世纪著名人物,通过人物小传和相关的同时代艺术资料如绘画、雕塑等,带领读者探究中世纪——这一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
这些来自中世纪的面孔——包括女性和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侠盗罗宾汉等,共同塑造了与大众认为的黑暗印象大相径庭的、另一种中世纪的面貌。
《书画鉴定研究》
王妙莲 傅申 著
赵硕 译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书画鉴定研究》是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由王妙莲和傅申合著。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对中国书画收藏和鉴定所知甚少的时期,本书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了创造性的结合,将中国书画的鉴赏研究带到西方世界,并深刻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的几乎每一位中国书画研究者。
本书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不仅以整体的目光阐释中国书画史,且集中讨论了书画鉴赏中的共性问题,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既有方法论的总结,又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