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这幅画取材于1950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一次歌舞晚会。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各民族各界代表人物正在一起观看歌舞演出,其中柳亚子先生即席作了一首词《浣溪沙》,当中有一句为‘良宵盛会喜空前’,我便挪来做了这幅画的题目。”10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的“光辉历程——刘宇一画展”上,面对画作《良宵》(注:展览展出的《良宵》为复制品,原作陈列于毛主席纪念堂),作者刘宇一回忆起了创作背后的点点滴滴。
▲展览展出的画作《良宵》(复制品)(图片来自国家大剧院公众号)。
生于1940年的刘宇一是在新中国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享誉国际的著名油画家,他自幼酷爱绘画,同时深受家庭红色基因的影响和爱国情怀的熏陶,绘就了如《良宵》《伟业千秋》《人民万岁》《共筑中国梦》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彰显中华民族“辉煌美”的宏图巨构。这些作品记录了共和国的发展之路,其中许多佳作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等地陈列。这当中最为著名的一幅当属上文提到的《良宵》。他是刘宇一“共和国史诗式巨构”系列的代表作,也是他主题性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细看这幅油画:皓月当空,宝石蓝般的夜幕下,远处的白塔与古建筑熠熠闪光,中南海怀仁堂内灯火通明,龙凤宫灯下,毛主席正站在铺着红布的方桌前,笑容可掬,微微扭头,右手提笔、左手拉起横幅,微笑着望着柳亚子,柳亚子抬手表示赞叹欣赏。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聚拢在桌边,谈诗论句,兴味正浓。在画面的左侧、一盏花卉宫灯之下,邓小平、刘伯承等领导人与李四光、华罗庚等科学家及知识分子围坐一桌,谈笑品茗……整个画面色彩斑斓,却又典雅润泽,人物纷繁却刻画细腻,眉眼生动,形神毕现,好一派温馨祥和的节日气象。
▲画家刘宇一向观众介绍《良宵》《共筑中国梦》等作品的创作过程。(国家大剧院 高尚/摄)
1956年,16岁的刘宇一从南京赴北京求学,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走上学画之路。“那时北京的各类庆祝活动多,让我有机会见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刘宇一仍十分激动,“那是1957年,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去机场迎接访华的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回程路上,群众们在道路两边夹道欢迎,我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学生加入了欢迎队伍,就站在现今国家博物馆附近的位置,看到毛主席朝我们缓缓地挥手,他站在阳光下,看上去像一尊发光的铜像,我激动得不得了,跟着人群欢呼‘毛主席万岁!’”在北京求学的那段日子,刘宇一接触了社会各层面的人,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安定祥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我是共和国的‘乳汁’哺育起来的,我学生时代求学的费用都是国家给的,对此我一直很感激。”想到新中国成立的光辉历程和这一时期涌现的群星闪烁般的杰出人物,刘宇一决定用自己的笔来颂一代之风流,绘革命之伟业,以此回馈祖国。当时正值“文革”结束不久,“人心思定”,刘宇一便想到1950年在中南海举办的那场歌舞晚宴,它象征共和国成立初期蒸蒸日上的国家气象。
▲“光辉历程——刘宇一画展”展览现场照。
有了创作《良宵》的念头,刘宇一却面临不少现实困难。许多画报、资料都在“文革”中被毁掉,没法去找画中领导人物的照片;那时刘宇一已被分配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当美编,微薄的工资除去养家糊口所剩无几,买不起画布的他先是用家里的旧床单涂胶当画布,却发现弹性不够,后来是刘宇一的妻子提议,桂林国宾馆经理是爱画的人,可由他出资提供画面和颜料,画完成后送桂林国宾馆。“1979年,我的画作《良宵》第一稿完成了,当时的中央美院院长江丰先生——也是我的恩师——看到这幅画后便邀请我来北京,在中央美院为我开设个人画展,他想要推荐《良宵》入藏国家级殿堂。”1984年,刘宇一画了《良宵》第二稿,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亲自审定并推荐给人民大会堂收藏,后来辗转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光辉历程——刘宇一画展”共展出了刘宇一笔下60余幅革命历史题材之作,除了著名的《良宵》,还包括再现新中国成立典礼盛况的《开国盛典》、描绘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群众的《人民万岁》、全国各族人民代表浩浩荡荡步入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的《伟业千秋》……观众可以在一幅幅画作中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峥嵘岁月,回望中华民族的崛起之路。
就在与“光辉历程——刘宇一画展”相对的西展厅,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翰墨千秋 时代颂歌——张瑞龄书法展”也在近日拉开了帷幕。展览分为“翰墨谱写新时代”“学海无涯苦作舟”“千修百易求真谛”“耄耋髫龄寓寒窗”四个篇章,共展出百余件书法艺术精品及珍贵文献资料,向观众全面呈现张瑞龄先生八十年来的书法艺术成就。
▲展览展出的张瑞龄先生书法作品。
张瑞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自六岁开始习字至今已八十春秋。他以古人为师,博采众长,遵循《书谱》“专精一体、乃至绝伦”的教义,专攻楷书。他汲古而不泥古,守正创新,反复研修,其书法端正俊朗、稳健灵动、收放自如,书风自成一体。
▲展览展出的张瑞龄先生书法作品。
在第一篇章“翰墨谱写新时代”中,观众可以看到张瑞龄先生为国庆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巨幅长卷《祖国六十春秋颂》《中国大阅兵》,为宣传生态环保创作的《新桃花源记》,以及《中国梦 人民的梦》《北京精神赞》等代表作品。展览还首次展出了他创作的巨幅小楷长卷《古文观止》。步入耄耋之年,他重开“十年寒窗”,对书法的研究与传承矢志不渝,创作了《岳阳楼记》《将进酒》《弟子规》等经典书法佳作。
▲展览展出的张瑞龄先生巨幅小楷长卷《古文观止》。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国家大剧院在全国政协书画室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光辉历程——刘宇一画展’与‘翰墨千秋 时代颂歌——张瑞龄书法展’这两个特色展览。”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刘欲晓表示,观众既可以跟随画家回望波澜壮阔的党史,也可以感受书法家笔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两位老先生的作品虽然风格不一,但都饱含了对时代的热爱与赞颂,记录着永不褪色的中国故事。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除标注外均彭丹/摄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