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桥下的中国》
李晓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从古今史话、营造之术、建构之妙、园林飞虹、诗中赏桥、桥上战事、佳话典故、神仙传说、桥俗民风等九个方面,让中国桥梁之美跃然纸上。书中介绍了中国古代在桥梁方面的技术成果和悠久文化,对桥梁的形制、结构、功能、审美、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内文选读:
别具一格美如画(节选)
园林艺术在我国传统文明宝库中一枝独秀,它通过对自然界美丽景物的模仿,满足人们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园林建筑中,桥梁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遍布于园林中的湖泊、池塘、小河之上,既方便游人游览,更重要的是,又为园林添加了一道风景线。
在我国各地的园林中分布着各种桥梁,因为园林桥梁不是以交通功能而是以艺术和美观为主,所以这些桥梁种类更多,形式各异,千姿百态。不仅有石桥、木桥、拱桥、孔桥还有更多的廊桥,亭桥。这些桥梁不仅满足了游人的审美需求,而且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也成为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遗产。
这些分布于园林中的桥梁与那些主要承担交通功能的桥梁不同。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桥梁,首先考虑的是桥的实用、功能性,其次考虑的才是桥梁本身的艺术性;而园林中的桥梁则恰恰与之相反,艺术性在先,功能性却居其次了。
玉带桥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北京颐和园中的玉带桥了。玉带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桥的整个桥身都是用洁白的玉石砌成的,拱圈为蛋尖型,桥拱高耸,高达十米,桥下可通行小火轮,桥面呈双向反弯曲线。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也是洁白无暇。一眼望去,整座桥梁通体洁白,飞架于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上,犹如一串洁白的珍珠散落在碧玉盘上,显得是那么的轻柔雅致、端庄秀丽。整座桥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被人誉为中国古代最美的石拱桥。但是如果从实用性角度来看,玉带桥的有些设计明显不合理,如高耸的桥面,极大的增加了行人上下的难度,而且也不利于负重车辆通行。可见园林中的桥梁与其他桥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对艺术性与功能性侧重点的不同。对艺术美的追求是园林中的桥梁的目标,它不仅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满足游人欣赏的眼光,还可以为整个园林增添一分灵韵,从而点活整个园林的山水景观。
除了艺术性之外,园林中的桥梁还具有分割园林空间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湖和河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展示水面景观的重要途径。园林中的湖和河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园林的景观。如果园林中的湖面太小,就容易给游人以狭促之感;而如果湖面太大的话,又会使湖面景物显得比较单一,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单调,缺少层次变化,桥梁则可以很好弥补这些不足。桥梁在划分水上空间上尤为有效,它既可以把水面划分为几部分,使人感觉水面比实际面积要大,同时还可以使人感觉到水面空间层次富于变化,景观的进深增加,对游人更具吸引力。我们经常可以在园林中的小河上看到一些曲折的桥,这些曲折形的平桥,不论三折、五折通称“九曲桥”。“九曲桥”的建造显然不是为了交通便利,而是为了延长游览行程和时间,在曲折中,变换游览者的视线方向,做到步移景异。从而可以扩大园林的空间感,丰富了景观层次的变化。
十七孔桥
驰名中外的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的代表,园中的桥梁更是造型独特,优雅别致。在园内的昆明湖上,分布着数座不同风格的桥梁。除了上面已经提及的最有名的玉带桥之外,在颐和园西堤上还有五座风格各异的桥。
其中的柳桥、练桥、镜桥都是亭桥。柳桥,得名于堤上的垂柳,堤上柳丝轻垂,桥栏掩映其中,如行画中;练桥,是形容桥下水流如漂白的布帛,古人称帛为练,故名练桥;镜桥,则是说桥拱与桥拱下的倒影合围起来,形同明镜。这三座桥是一座桥一个式样,桥与亭互不雷同,桥亭有八角、四角、长方。亭顶有攒尖、歇山、卷棚等式样。巧妙精湛,沁人心脾,使人流连,都是亭桥中的优秀作品。这三座桥再加上相邻的界湖桥和豳风桥二桥,以及前面介绍的玉带桥,皆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而建的,所以人们统称为“苏堤六桥”。
除去昆明湖西堤的“苏堤六桥”外,在昆明湖东堤上还有一座著名的十七孔桥。该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长150米,桥身之长,在园林桥梁中极为少见。整座桥共有17个桥洞,故名十七孔桥。这座桥既起到了将昆明湖巨大的水面分割,划分水上空间的作用,同时桥本身的型制,也体现了建造的精美。整个桥面隆起,型如新月,桥栏上雕镂着形态各异的石狮,个个栩栩如生,极为生动。整座桥梁是一座造型美观的联拱大石桥。桥的西端与四面环水的湖岛相连,岛上树木葱翠,又有月波楼、龙王庙等建筑掩映其中,这些富丽的建筑与十七孔桥相映媲美,成为昆明湖上重要的点景之作。
作者:李晓杰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