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女孩》
赛茜 著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作者的学霸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不及格的差生到录取线双倍成绩考入牛津大学,再到牛津大学一等荣誉毕业;从被排挤的转校生、被歧视的亚洲女孩到牛津大学首位华人女辩手,从只会跳皮筋到越野跑、拳击、篮球全能选手……她的成长之路是在各种环境中不断适应规则又突破桎梏的过程。
本书通过回顾作者成长中的关键性瞬间,总结了目标、自律、自信的养成方法,为当下的学生群体、职场新人提供一些可复制的经验和方法。
>>内文选读:
突破学习英语的困境: 学习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
初到英国,语言不通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由于语言是生存的第一要素,所以我没有办法像之前在国内时一样“任性”,只能硬着头皮学英语。由于英语不流利,导致我很难在学校里交到朋友。所以我很注意观察在课间休息时可以和谁说话,没想到最后发现最适合“尬聊”的人竟然是我的值班老师。
在多次对话后我发现,英国人聊天时原来有一个经典的“三部曲”。
首先,用天气来打开话题。
其次,客气地问候对方最近怎么样。
最后,礼貌地询问对方本周末的安排。
固定的聊天模式,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些客套和无聊,但对于当时语言不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降甘露。在反复训练后,这种“死板”的对话场景,让语言不通的我顺利结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
此外,我也发现,引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把对方变成对话的主角时,他们都会很愿意与你继续分享。放学后,我会厚着脸皮挨个拜访好心的邻居。细心的父母为我准备了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这让我每周都可以找不同的邻居练习对话。
我的邻居很多都是退休的善良长辈,他们幽默、有耐心,对小孩子相当宽容,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跟他们的交流,让我慢慢了解了英国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可以使用英语跟同学们顺利交谈了。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大胆与人交友、与人发生连接的重要性,更让我意识到,主动争取并愿意为自己发声的人,往往会很快被注意到。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成为校长办公室的常客,每个月在固定时间主动与校长和年级主任聊天。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受到学校的关注,获得资源上的支持,这让我觉得很荣幸,也庆幸于当初自己的主动。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一件事:学习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得到正面的回报。
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要知道,此前的我一直以为学习能力是“天注定”的,但通过学习英语,我打破了这样的认知壁垒,开始真正正视自己了。
学习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只是因为有些人提前掌握了方法,才会进步神速。所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是学习这块料”的人,而是每个人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块“料子”。虽然我真正地“战胜”英语口语,花费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但在迈出舒适圈的第一步时,我欣然地选择接受挑战。
英国北部落后的教育: 资源有限,如何实现“逆袭”
很多人认为,我从小就在英国留学,考取名校自然就变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情。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外国人身份带来的文化差异、学校的升学率、所在的城市等因素都会带来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想要拥有主动权,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努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信息差带来的劣势,打破信息壁垒。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两件事:现实中,提升主动沟通的能力;拥有一个可以检索信息的网络设备。
英国的南、北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经历过工业发展的风光岁月后,北部地区的整体经济逐渐在走下坡路,人才、资源、机会都集中在南部的伦敦周围。
起初,我选择在北方学习是不希望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学习,北部的学校还可以帮我节省相较于南部学校近五倍的学费。但当我在网络上检索学校排名和相关信息后,我意识到我就读的这所中学在升学上存在巨大劣势。如果说考取牛津是大家在一张牌桌上打牌,那我拿到的,可以说是一手烂牌。
英国牛津大学
如果拿不到更好的平台和教师资源,我还能怎么办?英国有一句谚语“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 or a small fish in a big pond ”,翻译为汉语,类似于“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句话给了我明确的方向:与其在竞争激烈的顶尖学校被埋没,不如吸纳现在的学校可以给我的全部资源。
就这样,我开启了人生中第N次与学校老师的“谈判”,即通过一次重要的对话来获得我所需资源的通行证。在与高中主任“谈判”前,我先利用网上的信息分析了申请牛津、剑桥的关键评分点,并分析了我个人的能力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
谈话时间是周四的一个晚上。我紧张地走进了高中生大楼,轻轻敲响了主任办公室的门。
为了避免显得有攻击性,我先是选择以母亲一定要让我转学为借口,把自己对学校的顾虑从她的角度说出来。作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年级主任在安慰我后,主动答应给予我无限的模拟面试及私下让老师免费给我补课。这次主动谈话,帮我解决了重要的资源问题。同时,也提醒了我培养“向上管理”的能力,实际上,更多的是寻求帮助的能力。做事不能一个人闷头解决,而是应该从多个维度想办法。这是我从很小就意识到的,这种思维,又一次帮助了我。
我并不建议每一个人都用同样的方式获得新的教学资源,但是理性分析问题本身、自我优势和缺陷及学会向上管理,打破资源限制,这些都可以更有效地让我们看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方案。
作者:赛茜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