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寒露生,又到了层林尽染的赏红季节。此时恰巧读到儿童文学《霜叶的红十月》。很应景的题目,呈现的正是秋意渐浓之时大别山深处一抹抹耀目悦心的红:红树莓、红五星、红枫叶、红绒花、红薯、红霞、红旗、红军……这样的红又分明不止于这个秋季,而是从历史深处漫过来,滋养今天的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作者黄岚是北京一名资深语文教师。她很重要的一项教学探索和实践,便是把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种进孩子们的心田。相隔着几十年的时空,今天的生活景象和《霜叶的红十月》所书写的截然不同,但共通的情感是打开历史的钥匙,比如对大自然的亲近、对家人的深情、对友谊的捍卫、对幸福的追求……得益于丰富的教学经验,黄岚在《霜叶的红十月》中俯下身段,以孩子的视角打量世界,以孩子的理解能力来诠释“红”,这样的笔墨润物无声,既有水的温柔又有水的力量。
此书作为“家国少年系列”中的一册,已被纳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链接】红色题材的儿童视角写作
作者:余雷
方卫平先生曾说:儿童文学的写作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朝向过去,一个朝向将来。儿童文学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朝向过去的一类。这类作品回望历史,将那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故事讲述给今天的孩子听,让他们了解和感悟多年前曾发生过的一切,让他们学会将过去与今天、与未来联结在一起,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与勇气。在这类作品中,现实中的“过去”与文学中的“过去”有着必然联系。现实的“过去”为文学的“过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文学的“过去”为现实的“过去”增加了合理的想象与推断。因为有了文学对“过去”的渲染和描述,现实的“过去”才没有被遗落在时代尘埃里,而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远离那段历史的读者在文字中回望过去,缅怀那些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黄岚新作《霜叶的红十月》是一部以儿童视角表现红军长征历史事件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几十年前大别山深处,红军小战士十月因为受伤脱离了队伍,偶遇女孩霜叶一家得到救治。霜叶一家为了掩护十月不被国民党兵抓走,付出了较大的代价,爷爷受伤,妈妈的眼睛险些失明。爸爸也在集市上为了救红军小四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以十月为代表的孩子们提前结束了童年,成为了年轻的战士。小说透过山村女孩霜叶的视角,让读者看到大别山区淳朴的民风、优美的景色,以及那个特殊历史年代残酷的斗争和牺牲。
小红军十月的名字有着双重含义,既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也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十月是一个少年革命者,她和霜叶年龄相仿,但却比霜叶经历了更多的硝烟和战火,有着更加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在看到霜叶一家为了救她所作出的牺牲后,更加坚定了她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信念。在霜叶的眼里,十月的身上有着小女孩面对美好事物的开心与满足,也有着战士的勇敢和坚强。双重的气质感染着她身边的人,让林家冲的孩子们愿意接近她,保护她,追随她。十月教林家冲的孩子们认字,给他们讲山外的世界。她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我们努力搞革命,就是为了让你们,让中国所有的孩子,将来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让林家冲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霜叶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孩。十月的出现,为霜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她知道女孩还可以有其他的命运和选择。霜叶从一个善良懵懂、没有自信的女孩渐渐成长为一个敢于坚持自己想法、勇敢面对一切的孩子。
两个女孩在艰难的岁月里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她们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迅速成长。十月成为了有担当有责任的战士,霜叶也成为了更自信更坚强的孩子。霜叶和十月是生活在过去的孩子,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却是与今天的孩子相似的。她们不仅期望家人平安,更期望天下太平,她们和今天的孩子生活环境迥异,但心底的愿望和精神的需求却是相同的。
小说中的成人形象也很有特点,爸爸虽然平日里话不多,但救小红军的时候毫不犹豫。妈妈自始至终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女性,在救助十月的过程中从没有过迟疑与退缩,甚至用一只眼睛为代价保护了十月。爷爷的情感变化描写较为真实,他对十月从最初的不接纳到最后甘愿受伤也要保护她。这一情感的转变表现出人民群众对红军战士的理解和爱护。
作品用女孩霜叶的视角来讲述这个并不复杂,但却充满力量和温暖的故事。霜叶的见识、经历和身份让她不可能从更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十月,但正是这种纯真而稚气的目光和讲述,让这个事件和事件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可感。从霜叶的眼中读者不仅看到了人物的表现和变化,还看到了很多富有地域风情的情景。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让小说有了丰富的审美趣味。
用儿童视角讲述革命历史,让今天的孩子在故事中理解和领悟红色精神,懂得思考过去和今天的连接,是一种在儿童文学中将文学性和历史感完美结合的写法。
作者:本报记者江胜信
编辑:李扬
责编: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