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今晚在雄安新区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和“文华单项奖”获奖名单公布,由上海推荐的2个单项奖人选冲奖成功,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凭借《敦煌女儿》获得文华表演奖,编剧李莉凭借现代京剧《红色特工》获得文华编剧奖。
十年磨一剑,上海的声音唱出“莫高精神”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由上海沪剧院创排,茅善玉饰演同为“上海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一角,刻画了其50年执着坚守甘肃大漠,从上海小女孩到北大学生再到敦煌学大学者,穷其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人生历程,讴歌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理想的崇高情怀。剧中,茅善玉从主人公的青年时期一直演到耄耋之年,将大众所熟悉的人物形象准确地搬上沪剧舞台。
“非常感慨,过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茅善玉对记者表示。《敦煌女儿》是茅善玉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期间她与主创团队先后八次前往敦煌深入生活,樊锦诗的自述书籍《我心归处是敦煌》早已被她写满了笔记。剧中樊锦诗的唱段均由茅善玉亲自设计,剧中有数十段的宣叙、咏叹唱腔。为把西北的风土人情与江南韵味融为一体,她在沪剧基本曲调中增添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融入京剧、歌剧唱法,使之更具力度、更有张力,用上海的声音唱出了“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
虽然塑造了一系列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茅善玉仍认为樊锦诗是其舞台生涯中具有相当高度的角色。“樊院长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岁月积淀。”茅善玉表示。
探索当代审美,开创京剧题材先河
现代京剧与红色题材,当初面对上海京剧院提出的两点创作要求,编剧李莉首先就想到了受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悬疑类型。京剧《红色特工》开创了剧种谍战题材的先河,作品以长期在中共隐蔽战线工作的革命英烈事迹为原型,展现这样一群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殊死斗争,并在危机时刻保卫党的不凡历程,具有鲜明的海派特色。
“《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中都有谍战元素,但一整部作品都以此为中心,之前还没有过。”李莉表示。“影视可以拍谍战,戏曲怎么做得起来?”创作之初,有人质疑作品的可行性,李莉决定发挥戏曲注重内心刻画的长处,挑战一次。《红色特工》演出时,李莉常会坐在台下注意观众的反应,她发现综合的舞台艺术和环环相扣的情节让大部分人“坐下来就忍不住一口气看完。”
《红色特工》前后经过了三轮修改,为参评本届文华奖,李莉在准确度、深入度、紧密度三方面再下功夫,对“破译密码”“夫妻情深”两场戏进行了重点调整。“这是一次大胆的实践,为创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未来将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探索。”李莉对记者表示。
作者:王筱丽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