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一批西方记者,或深入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及普通民众,或亲身经历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以满腔热忱、独特视角、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细腻动人的笔触,书写了荡气回肠的革命壮举。这些记录真实革命历程的著作打破了当时西方对中国革命的成见,再现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赢得宝贵的国际支持,产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
近日,“红色经典(英文版)”系列图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全面、完整、深度呈现了西方视角下的中国革命叙事。收录其中的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人生大道:朱德传》《中国之未来》、安娜·路易丝·斯特朗《人类的五分之一》《明日中国》等五部英文原典,都是20世纪欧美记者撰写的中国革命纪实著作,曾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
“我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1936年,两年多长征征途接近尾声时,延安迎来了30多岁的外国记者斯诺,他写下游历“红色中国”的所见所感,轰动一时。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记述了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四个多月以来的见闻,红军将士活跃的身影和战斗的意志,感染并震撼着他。其中,以质朴英文如实翻译的毛主席人生故事,尤为真切动人。自1937年出版以来,《红星照耀中国》已有20多个语种版本,在抗日战争年代,激励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国际上,则是外交界、史学界等关注中国的各方人士认识了解现代中国的必读之书。
包括斯诺在内,该丛书作者从切身体会与实际经验出发,以局外人身份和视角纠正了外界对中国革命及共产党人的偏见与误读,改变了中国革命在西方的舆论环境。
比如,女记者史沫特莱的《人生大道:朱德传》,以诚挚生动的笔调记叙朱德的人生经历,如一卷徐徐展开的画卷。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令人身临其境的场景描写,使读者在如同小说般跌宕细致的故事中,重新发现血肉丰满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中国之未来》则将访华时撰写的诸篇文字结集成书,具有强烈现场感,以多样的视角、细腻的叙述呈现了复杂的社会现实。
斯特朗《明日中国》依主题分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延安解放区真实的生活样态,描绘“明日中国”安居乐业的图景。《人类的五分之一》着眼抗战,关注并论说抗战中的女性、后方文艺等内容,并旁及中国的历史与地理,将滚滚硝烟抽丝剥茧,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三位远道而来的西方记者,有感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纯粹与坚定,慨然执笔,坦白直陈,相继留下真实动人、文笔晓畅的记述。在文字之外,他们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在受到异见者迫害与质疑时坚定不移,或选择沉眠于中国这片热土,无一不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这五部红色经典关注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之中华民族的命运,向外部世界忠实严谨地报道中国革命的真实故事。”在丛书策划者、上海时代教育出版研究中心教授庄智象看来,今天重读红色经典,重温中国革命岁月,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赓续红色基因的同时汲取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营养。
据悉,该系列丛书邀请了扬州大学特聘教授祁寿华为各册撰写了翔实的英文导读,并由外语学界资深学者作注,或勘误原文、注解生词,或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以扫清阅读障碍,有助于各年龄阶段、不同外语水平的读者品读原汁原味的英文红色原典。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