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于程十发美术馆揭幕的“界限之上学术对话展·2022——轻写实”展,由沪上两家历史悠久的艺术创作机构——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携手主办,以一种开放、融通之面貌,颠覆了人们对于艺术尤其是主流艺术创作的惯常想象,也颠覆了人们对于写实艺术的固有印象。
"界限之上"是上海中国画院发起的系列学术对话展,首届展览聚焦“轻写实”主题,邀请上海油画雕塑院一起参与,两大艺术创作机构各自发挥所长,集结洪健、鲍莺、李淜、朱勇、石至莹、林森、鲁丹、周全等来自两大艺术创作机构堪称中坚力量的八位艺术家总计8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艺术装置等门类。
“基于当代艺术跨文化、跨媒介的特性,越来越多的艺术在突破自身的边界,互相渗透、影响,此次展览正是想呈现出这样一种新兴艺术生态,希望经过艺术家作品的呈现,进行一种学术上的对话。”此次展览的负责人纪晓蕙告诉记者。
在客观的艺术界限之间,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阐释“轻写实”的当代语境,既有独立个性,又存在一定的统一性。展览强调学术但也看重趣味,强调交融但不回避碰撞。只见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对话与不同艺术语境在展览中被并置呈现,如国画与油画、雕塑的界限,写实与抽象的界限,传统与当代的界限,中西艺术的界限。
展览中,艺术样式的对比显而易见,艺术门类的突破与沟通,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洪健、鲍莺都突破了中国画的界限,在视觉传达和人文互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洪健将中国画作品《仿赵佶祥龙石图》翻做成艺术装置,把画中的施工栅栏与“祥龙石”搬到了现场,让艺术语境从二维扩大至三维空间。
洪健《仿赵佶祥龙图》及装置
鲍莺的互动装置作品《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则更加有趣,把传统的纸本绘画进行数字化制作,使作品成像在电视屏幕的装置中,观众在屏幕前拍手,通过声控呈现“聚集与分散”的效果,并随着不断的掌声在屏幕里还原作品。作品以交互艺术的方式作为连接艺术家和观众的桥梁,观众能够通过这样的艺术体验更加感悟作品的立意,新技术延伸了传统绘画的内涵。
鲍莺《故乡的路》
展品除了可以看到中国画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与学习,同样也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向中国画意境的靠拢。石至莹、鲁丹的油画布景中更多地加入了中国画诗词意境的表达。如《海浪系列》《云淡系列》等作品在油画的笔调中凸显空灵简淡的中国画境界。
石至莹《白石》
雕塑的介入,则增加了本次展览的趣味性与话题性。
同样是对人物的表现,林森的系列作品细腻、精巧,试图表现人与周遭发生共鸣的微小瞬间;朱勇的作品练达、充满力量,他采用裂的方式对塑造好的形象进行打碎、解构和重建,期望能够发掘艺术造型的新可能以及作品本身能够承载它的新涵义。
林森《独行》
李淜则是通过《嗅汗》系列把雕塑制作加工相关的场景创作成油画作品,将雕塑的三维空间置与绘画的平面画布上,在空间转换中追寻与探究艺术生产中劳作的气息。
李淜《嗅汗-16》
虽说周全作品的表现手法与西画古典主义油画相似,但是他仍在叙述着中国画写实的理性与张力。这次展出的一批画是以动物为主,画家在黑色背景的画调中营造一个富有灵性的小世界,以分享万物美好。
周全《有猫的台面》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
作者:范昕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