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我国公共外交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话语权?面对这些时代命题,国内第一套“公共外交译丛”今天在沪首发,由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联手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国际公共外交的最新研究成果。
“公共外交译丛”开篇之作含两种:《公共外交: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和《城市外交:当前趋势与未来展望》。“我国对海外公共外交著述的翻译研究仍存在不足,引进国外经典和前沿著述可为我国蓬勃发展的公共外交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丛书序言中谈道,这套译丛的出版,对于理论界和外交界拓展战略思维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其中,《公共外交:数字化时代全球公共参与的基础》从国际关系、传播学、心理学和当代外交等历史视角出发,在呈现新兴平台与技术的潜能与局限的同时,以史为鉴总结出七条教训,为未来全球公众参与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基本规范。作为公共外交领域先驱学者和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卡尔认为,虽然新的技术为公共外交开辟了新的可能,但这并未消除历史的重要性。
《城市外交:当前趋势与未来展望》则是一个展示当代城市外交故事的万花筒。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窗口,城市外交正在发挥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全球城市网络、全球参与和传播的地方战略、不同治理层面的城市外交、城市品牌和外交实践为主题,《城市外交》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汇集业界和学界关于城市外交的最新见解。
丛书主编、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认为,“公共外交”学科横跨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对于研究者的跨学科知识积累与语言能力有着极高要求。推进公共外交事业需要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和充分的实践范例,“公共外交译丛”体系严谨、观点明确,读者读来亲切、拿来实用。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丛书顾问冯绍雷指出,在全球加速转型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公共外交与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创新精神推进公共外交体系构建。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城市外交》译者王勇教授忆起翻译过程,深刻感受到公共外交促进城市间美好交流的巨大作用。
“公共外交译丛”编委和顾问团队,集结了国内政界、学界、出版界等多领域专家,有计划、系统性地遴选翻译具有代表性的图书。未来,“公共外交译丛”将在“公共外交史”“新经济外交”等领域继续引介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框架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