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定制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在南通制造完工,驶回上海交付。而在九天前,古船整体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完成古船遗址现场预处理阶段工作后返港。“大力号”和“奋力”轮先后回港,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最核心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在沪正式启动。这是继35年前发现“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采用全球首创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市文旅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全新的专用打捞工程船,并命名为“奋力”轮。
这是全球首条古船整体打捞专用工程船,主尺度长130米,宽34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6米,最大特点是船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这种设计可以直接将古船从海底提升至‘奋力’轮中部的月池之中,如同‘袋鼠妈妈’的口袋一般将古船拥入怀中,并运输卸载到上海船厂1号船坞,仅用一条船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三条船才能完成的提升、运输、进坞三项任务,极大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文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透露,虽然“奋力”轮在制造过程中遭遇疫情,但还是比预定日期提前了近一个月完工交付。
在确保工作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整个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早在5月9日便重启复工,恢复专用弧形梁加工制作。6月1日,“大力号”离港开赴长江口二号古船沉船水域开展预处理阶段工作。考古、潜水、物探、打捞工程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员,以海洋物探扫测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式,经过35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精确定位了古船边界和埋深,复核了古船长约38.1米、宽9.9米,确认了船首向南。同时,对弧形梁顶梁端板框架设计沉放区域散落的文物进行考古清理,提取出水了船舵(舵杆和舵柄)、铁锚、缆绳、建筑材料、紫砂壶等,确保古船信息的完整性。7月5日,在古船遗址现场,“大力号”高质量完成四根定位桩的沉桩,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预处理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据介绍,“大力号”作短暂休整后,将前往横沙基地码头,组装弧形梁顶梁端板框架,预计于8月中下旬正式开展整体打捞施工作业。古船打捞出水后,将搭载“奋力”轮迁移至上海船厂。按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
作者:李婷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