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刘海勇百余幅作品,主题意象以风起兴,既有山花草木的婀娜风姿,也有葵花胡杨的朔风劲骨,展现其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的思考与实践。
刘海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徐家昌、马其宽、张立辰、薛永年等名家,形成了融合南北、大气淋漓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从海派花鸟的写意传统出发,深入探究大写意的精神内核,同时在新的绘画母题和笔墨手法中求索,回应中国画的时代命题。
▲展览展出了刘海勇百余幅作品,主题意象以风起兴,展现其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的思考与实践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致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代为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贺信。
金一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秉承“高峰意识”,树起中国绘画的承传与拓新的旗帜,构筑起具有鲜明国美特色的中国画学学术构架。刘海勇坚守专业教学一线和艺术教育管理前沿,在教书育人、研究创作上都做出了独到贡献。刘海勇不断修炼创新笔墨结构,聚焦开拓大写意笔墨语言表现力,探索焦墨的苍润之美、淡宿墨的苍茫之美、宿色的“包浆审美”,找到自己的绘画之道。同时积极探索“两端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体悟中国写意精神与写意形态的关系中训练上手技法,提升人格的修养,正是国美传承的生动体现。
▲《百花向阳》1100cm×33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塞上风》1100cm×30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马锋辉认为,“风”作为此次展览的关键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意象,刘海勇的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贯通传统写意精神和时代审美追求,融合着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理念,无疑是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拓展。
作为授业恩师,张立辰对刘海勇的艺术创作寄语深切厚望,他表示,刘海勇善学、好学,此次展览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于学习研究和创作的不懈精神。刘海勇在绘画实践、理论研究和中国画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索,都与他的艺术创作相辅相成。
范迪安在贺信中表示,刘海勇在大写意花鸟画上突出地表现出宽阔的文化抱负和极强的创造意识,在作品中追求主题意涵与文化意境,赋予写意花鸟画以蓬勃健壮的视觉气象,形成博大的艺术格局,也由此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他坚持以情驭笔、精研笔墨,在淋漓尽致的感性抒发中显示出浑厚华滋的美学气质,拓宽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彰显出格调不凡的自家风格。
▲展现大写意花鸟画新境
吴为山指出,刘海勇曾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使他的作品既有南方的灵气、灵性,也有北方的雄浑、博大。“天下有风”体现在风骨、风神、风格等三个方面,就风骨而言,刘海勇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找到了人格的精神,借花鸟画精神画风骨;就风神而言,刘海勇在花鸟画中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与画法,其作品充满了自然与他内心世界的人文气息融汇一体的精神力量;就风格而言,刘海勇的作品已经形成了鲜明的风格,这是他的人格气象。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葵园桑海”以写风中之葵来探索花鸟画的时代风格;第二部分“雁山花树”讨论意笔花鸟的传统与创新;第三部分“大风起兮”以胡杨的专题研究,探求大写意绘画走出书斋后面对天地洪荒和宇宙太古的“证道”之路;第四部分“炼笔养境”结合多媒体与文献材料呈现其画学传承。
▲开幕式现场
▲刘海勇
开幕式结束后,“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学术恳谈会”和“中国画写意体系的当代建构暨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举行,两场研讨会围绕刘海勇对海派写意花鸟的传承价值、溯源“大写意精神”、思考“大写意笔墨语言”的时代表现力,展开了对中国画写意研究的历史脉络、中国特色的写意现代学理性体系、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之路、中国画写意体系的精神根源与时代审美追求等议题的讨论。
此次展览将延续至7月27日。
【刘海勇简介】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照片: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