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作《聊天记录》有七家英国出版社争夺版权;第二部长篇《正常人》被译成46种文字,销量累计近400万册;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英国BBC、美国Hulu推出,打破平台网络播放纪录,风靡全球……眼下风头正劲的90后爱尔兰小说家萨莉·鲁尼,因其纤毫毕现地展现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被欧美文坛赞誉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塞林格”“千禧一代的代言人”。
对于一位初出茅庐的文学新人,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越了流行的范畴,称得上是现象级。她的小说会跻身青春文学的经典长廊吗?鲁尼靠什么为“千禧一代”读者代言?前不久,萨莉·鲁尼第三部长篇小说《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如果说《聊天记录》关注新一代青年的情感体验与交际模式,《正常人》聚焦年轻男女在亲密关系中如何彼此成就成长,新长篇则探索了人生走出象牙塔的下一阶段——你看起来似乎依然年轻,但已渐渐被生活追上,初涉社会的内心能否相信还存在一个美丽的世界?
“每一代人都要经历变化,也必须思考怎样以他们的方式经历这种变化。我感兴趣的是主人公们如何应对挑战。”鲁尼曾在访谈中如是袒露写作初衷。历数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萨冈《你好,忧愁》等作品,世界各地作家乐此不疲地书写着他们眼里年轻人的幸福与苦恼。从目前的三部小说及改编电视剧来看,鲁尼至少“发明”了有别于传统青春叙事的语调——男女主角也经历了恋爱中迷人的心碎,“友情的小船”在生活波涛里颠簸,但更亮眼的是他们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状态,以及习惯于社交软件的网络原住民们试图在“赛博空间”里找寻面对真实世界的决心。
从“聊天记录”里敏锐捕捉人与人的关系
有海外媒体将萨莉·鲁尼和塞林格相比,但作家张悦然认为两者有个重要区别,那就是鲁尼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孤独的个体,“当然,鲁尼的小说里也有孤独这个主题,但她更多还是围绕当代社会的情感关系展开,笔下的关系有时是摇摆的,颤动的,这是她的小说特别迷人的地方。”
从《聊天记录》起,鲁尼就展露出对于当代生活氛围的把握,翻开《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书中四个主要角色一次次垂眸盯着手机屏幕,依靠即时通信系统保持联系;大量聊天记录和通信被编织进叙事中。用词简洁、描述和对话之间缺乏引号作视觉过渡等写作特点,亦可被解释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交流特征。
新作延续了鲁尼一贯的风格与主题,沿着艾丽丝和艾琳的不同生活轨迹展开,前者是成名后遭遇精神危机的小说家,在交友软件上找人约会;后者与少女时代起就暗恋的西蒙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通过一封封电子邮件,艾丽丝和艾琳交换了复杂的感情与心绪,也分享各自所看到的急剧变化的世界。
这些信件在虚构层面,是两位年轻女性的恳切交心与智性讨论,从中能一窥年轻人在疫情中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在现实层面,则是鲁尼借文学人物之口倾诉自我意识——通过在一系列近乎文化评论的叙述中讨论身份认同、社会分层、气候变化等当代重要议题。在张悦然看来,小说中一来一往的信件或许是鲁尼的写作策略,以此承担一些更有分量的女性知识分子的思考。
引进方、群岛图书创始人彭伦评价,萨莉·鲁尼的故事往往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她敏锐捕捉到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联系,三部长篇都围绕着一组或两组关系展开,写作风格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和私密感。
她靠什么为“千禧一代”读者代言
萨莉·鲁尼曾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一位伟大的千禧一代作家”,虽然她本人表示并不想被“标签化”,但她的忠实拥趸还是从书中读出年轻人某种普遍的失落感——失去目标后的迷茫挫败,情感关系的脆弱游移,自我获得感的丧失,代际之间的沟通壁垒……萨莉·鲁尼精准捕捉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年轻人的精神现状。
即便是小说中艾丽丝和西蒙这样通常意义上的“人生赢家”,对生活也谈不上满意。比如,艾丽丝深陷自我厌恶,对欧洲当代文学远离真实生活嗤之以鼻,声称“我们这一整代人都是失败的”,西蒙黯然表示没能达成母亲的期望——在母亲朋友的孩子都已是医生或律师、并有了孩子时,自己还是一名距离改变社会愿景很遥远的基层公务员,也没有女朋友。这群年轻人究竟被怎样的外部力量所困?而对“美丽的世界,你在哪里”这个书名中隐有怅惘之意的问题,鲁尼又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比起写下标准答案,鲁尼更拿手的是以思辨的姿态展开“左右互搏”,信件中的交锋、辩论意味呼之欲出——别忘了,萨莉·鲁尼读研时加入圣三一大学辩论队,这个队伍曾获得欧洲大学生辩论赛冠军,鲁尼也曾被评为“欧洲最佳辩手”。“我倾向于写出跟我一样敏感而有洞察力的角色,表达她们的想法、感受。”鲁尼曾借书中角色弗朗西斯之口道出“世上的所有人都在受苦”。在她看来,不想工作也很难找到合意岗位的“弗朗西斯”们不应该被怪罪。
“我认为恋爱关系是作品的主要推动力,虽然同时也有许多其他因素。更宽泛地说,这也是一类长篇小说的典型。恋爱与性关系推动了诸如《艾玛》《安娜·卡列尼娜》《鸽翼》《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叙事,保持并丰富了这些书的深刻和复杂。我想这基本上就是我写作努力的方向。”鲁尼坦言,她一直对历史和文化如何塑造亲密关系感兴趣,自己也试图从恋爱角度,而非婚姻家庭的层面去书写探讨当代人关系的变化。
作者:许旸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