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播海派文化?沪上新落成的上海通志展示馆,作为上海图书馆东馆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内将与上图东馆整体一起对外开馆试运营,打造成专业图书馆、地情展示馆、开发利用馆、学习教育馆、人才培养馆“五馆合一”的新型方志馆。
今天下午,修志问道九十载 继往开来再起航——纪念上海通志馆开馆9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通志馆90周年纪念短片《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发布,通过卡通形象IP“亚叔”和“阿姐”的娓娓讲述,梳理了上海通志馆90年来的风雨历程,展望了新时代的新使命。
1932年7月14日,上海市通志馆在在当时萨坡赛路291号(今淡水路)宣告成立,柳亚子、朱少屏分别担任正、副馆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修志事业未竟,通志馆被迫闭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20世纪80年代,随着首轮上海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兴起,上海通志馆于1993年立项重建,1996年落成,1997年正式开馆。今年上海通志馆开馆90周年之际,上海通志馆新馆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4楼西北区,预计年内开放。
90年前,上海市通志馆前辈们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以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上海地方历史的书写、记录和存续做出贡献,他们的爱国风范和严谨态度垂范后世。业内期待,上海通志馆为公众打开一扇全方位了解上海的综合性窗口,立足“上海地情中心”的新定位,更好地服务大众,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
上海通志馆馆长吴一峻介绍,1996年当代上海通志馆从筹建到落成经过,介绍了通志馆大楼立项、筹建的艰辛历程,以及从无到有积累起第一批2、3万种馆藏地方文献的艰难筹措,直至新近落成的上海通志展示馆筹建过程中的千头万绪,历数当代上海通志馆走过的90年承续和更新。
如今的上海通志馆,藏有上海及全国各省市方志、年鉴、地情资料十万余种,兼具成果展示、地方志开发利用、地情文化交流、主办《上海滩》月刊等职能,是服务、宣传、展示、研究上海地情的重要文化阵地。
上海通志馆各部门代表以及部分在职员工代表谈到,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通志馆人在短短五年多里,编写《上海市通志稿》初稿十一编、《上海市年鉴》三本,整理《上海研究资料》两集、《上海掌故丛书》十册,征集到志书、年鉴、报刊、碑帖、照片等史料万余种,为后人留下上海发展演变大量珍贵资料。
为打造专业图书馆、专业展示馆、开发利用馆、学习教育馆、人才培养馆“五馆合一”的新型通志馆,上海通志展示馆对应划分了地情阅览室、地情展示厅、地情体验厅、多功能厅、研讨室等五大功能区域。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说,90年来,上海通志馆的名称、职能、队伍都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为地方志事业发展而奋斗的初心,是修志、存志、传志的崇高责任,“希望今天的上海通志馆,以史为鉴,继续传承前辈的创始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立足当代,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体现时代要求、育人职能和发展眼光,打造有地位、有特点、有影响、有作为的上海通志馆。”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