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智慧》
王立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尊重经典,沟通现代,重新阐释孔子。本书从学习、处世、交友、孝道、为人等方面着手,以《论语》中的相关论述为依据,试图展现孔子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体会出的一些人生经验。本书尽量避免重复孔子作为圣人的习惯之论,而是将他当成一个智者来看待,从他的言论和行动中,获取有益于我们更好生活的信息。全书结合现代社会中的相应实际展开论述,在尊重传统和经典的基础上发挥新意,抒发作者个人见解和思考,深入浅出地启发读者思考关于自我和人生的问题。
>>内文选读:
《论语·述而》篇中说:“夫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温”,就是温和,就是温暖,就是温润,就是温馨。孔子待人很温和,因为温和,所以学生和朋友们跟他相处才感到温暖,才会觉得温馨,才感觉和蔼亲切,每天都能跟孔子温润地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但是孔子的温和,不是无原则的哄人。一方面,他很严肃,也很严正,他很庄严,这就是“厉”。从态度上讲,孔子是温和的,同时也是严肃认真、不轻易苟且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孔子很有威严,有时还会很严厉,但却不凶狠,就算是批评,也不会伤到人的尊严,不会使人感到受了伤害。这就是“威而不猛”。以上两个角度,都是他跟别人相处时的状态,而他面对自己时所表现出来的,却是“恭而安”。
什么叫“恭而安”?恭,就是哪怕自己一个人独处,都是很恭敬的样子,恭敬什么呢?恭敬天地;恭敬出于天地的自己的生命,可能还包括恭敬天地间的一切生灵;最重要的还是恭敬自己的生命。有了恭敬,使得孔子独处的时候心里很安静,情绪很安宁,整体人生状态很安详。不像现代人看上去总是身影急促,心情急迫,情绪急躁。
幸福是对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肯认,当然这是初起的状态,幸福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脉搏、节奏等的自我感觉、自我抚慰。这种感觉的获得,仰赖于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可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给自己留下一点儿空闲的时间,还要给自己找到一点儿相对宁静的空间。一个人必须养成独处的习惯,这是真正的自立、自主、自强的表现。连一个人独处都感到寂寞,感到无聊或者感到恐慌,是不可能养成独立不倚人格的,没有独立不倚的心理品格,人就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深层乐趣。
到了“恭而安”的境地,人就不再计较利害,不再系心得失,不再分别剖判,不再争长道短,不再比强较力,不再忌讳生死,不再牵挂今生来世。一切都放下了又都还在做着,一切都不再较真但却一点也不马虎,心思完全淡然了,但却充满奋斗的乐趣。
恭敬地让生命自己在那里活动,而自己似乎置身其外地在一旁观察、体贴、品味,这样的境界才真正可以叫作“乐天安命”。我过去讲,知天命,就是知道天底下生命本有的局限,其实还应该包括生命的自我感知、自我赏玩、自我陶醉。欣赏天地合力造就出如此精密而神奇的生命——它既有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能力,又有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本能。任何生命个体对于自我的默默欣赏,都是对天地创造生命的礼赞,都是使自身融入天地大化过程的卓越奉献。
只有真正理解了孔子的“恭而安”,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吾与点也”的愿望,那是对生命状态的追求,不是对人生理想的执泥。
“恭而安”,是孔子给学生们的综合印象,也是孔子晚年以后的日常生命状态。“恭而安”,是对生命的最高尊重和礼赞,是不必张扬,也遮蔽不了的人生最高幸福的自觉呈现。
作者:王立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