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过最深之水:日本艺术行走随笔》
洁尘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近十年来,被誉为“书房型作家”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极具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
从文学到艺术,从庭园到美术馆,从传统日本到现当代日本,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如何在紧张、拥挤、忙乱、喧嚣的(人生)旅行中独处,如何在行走、观看、拍摄、回忆、思考的过程中始终与艺术对话,与自己对话,洁尘提供了一幅绝佳的心灵地图。
>>书摘
日本当代建筑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我在多次的日本行走中,自然会有所关注。于是,我有了一个特别喜欢的建筑家——安藤忠雄。
对于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我先是看书,看照片,然后才是在日本各处行走时看到他的一些作品实体。
2017年夏天,我跑去看了位于东京港区赤坂,也就是六本木那一片的21_21 DESIGN SIGHT。安藤忠雄设计作品。
21_21 DESIGN SIGHT 位于“六本木艺术三角”,周围好多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事务所。去查了一下这个美术馆的名字的来历,是这样说的:“欧美国家将优异的视力称为‘20/20 Vision(Sight),‘21_21 Design Sight’则希望在洞察现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预见未来之设计’。21中间的‘_’,代表了人双眼间的距离和设计的视角。”
在安藤的这个作品里,清水混凝土墙面依旧是视觉主体内容。这个美术馆矮趴趴地像一组平房似的待在周围的雪松树林之中,其实80%的馆体都在地面之下。这是安藤以三宅一生的“一块布”的理念设计的,用一整块巨大的铁板弯折后构成屋顶,配以日本最长的复层玻璃结构。据说,从技术上讲,这座美术馆十分高难,成为建筑技术的一个标本。
去的时候,正好遇到“How Far Will You Go?”联展。参展艺术家有Christo、Jeanne-Claude、浅井裕二、Dani Karavan、石上纯也、西野达、Georges Rousse等,阵容强大,但此处不表,还是说安藤。
在21_21 DESIGN SIGHT,清水混凝土墙面布满了透过玻璃长廊大面积晒进来的自然光。光与影,这是安藤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建筑语言。我用手抚摸清水混凝土墙面,精良的手感堪称滑腻。我记不得这是不是第一次用手去触摸安藤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感觉像是第一次触摸。每到安藤的建筑作品现场,我特别喜欢用手去抚摸那些似乎毫无感情可言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触感温润光滑,与视觉上的冷淡疏离形成反差,像一种很有质感的情绪,一种稳定但难以捕捉的情绪,又安静又硬朗。
安静且硬朗,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品质组合。在最先读安藤的书时,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安藤说他有一个建筑理想,那就是舍弃装饰,直接展现材料质感的美学魅力。使用清水混凝土,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心中只留下对空间的体验,而创造出朴素又充满力量的空间;一种借由墙壁围筑营造的空间感和外界射入的光线,就能道尽一切的赤裸建筑。要实现这种建筑理想,在墙面上追求的是细致而非力道,是触感的平滑与柔和而非粗犷”。
安藤为什么从一开头且一直坚持采用清水混凝土这种建筑语言?读他的书,我想,估计这跟青年安藤环游世界时对废墟的热爱情结有关吧。
青年安藤游历越南时,跑到顺化,去参观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王朝阮朝的王宫。这个被称为缩小版紫禁城的王宫,在1968年的越战时期,被美军用炮火朝这个区域攻击了一个月之后,差不多一半的建筑坍塌毁坏,基本上沦为废墟。安藤来到这个废墟前,非常愤怒这种人类历史上反复发生且难以杜绝的借正义和神圣之名所行使的暴力摧毁。待愤怒穿越了身体之后,废墟之特有的“完成之美”就贯穿了他的内心。
安藤曾多次说过,相比于完成后的建筑,他更迷恋正在建设中的工地,因为跟废墟很相似。相比现实意义上建造完成的建筑物,安藤为什么会把未完成的建筑工地与建筑物坍塌毁损之后的废墟视为“完成之美”呢?这是一种景深很深的美学理念。在这种美学理念中,建筑是现在时,是一种没有延展性质的时态,而未建造完成之前和最终的结果——废墟,是过去时和将来时。这两种时态的讲述空间会宽广太多,直接与永恒和渺小联通。建筑的最终完成就是废墟,在成为废墟之前,包含了人类所具有的各种雄心和妄念,以及所带来的凄楚和感动。
我觉得,清水混凝土这种建筑语言,是建筑现在时态中最接近废墟之美的材料吧。
▲21_21 DESIGN SIGHT。安藤忠雄设计作品。
关于为何一直坚持使用清水混凝土,安藤在其自传里有专门的说明,他说执着于这种材质,一方面是美学上的企图,能以雕刻的方式盖出建筑物,以最原始的造型,表现出自己想要建造的空间,与此同时,清水混凝土具有“端正且坚硬的样貌”,“是一种可以把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于外在、具有多样性的材料”。
另一方面,安藤说:“要在有限的预算和建筑土地上要求最大空间,内外墙一体成形的清水混凝土,是最简单且最节省成本的解决之道。”“于是我将使用材料锁定在混凝土上,结构上也坚守几何造型,以这种简单的原则来约束自己,才会在其中挑战如何创造繁复多变的丰富空间。”
在离开21_21 DESIGN SIGHT时,我在美术馆商店买了两种清水混凝土衍生品,一种是软包,一种是手帕。坚硬的建筑材料转化成柔软的布料,而且,切合三宅一生这个点,很有意思。
>>著者简介
洁尘,作家,四川成都人。已出版《华丽转身》《酒红冰蓝》《私人版本》《提笔就老》《小道可观》等随笔和小说三十余部。
作者:洁尘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