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轶群(左一)召集核酸前准备会
我居住的小区位于杨浦区殷行街道,有480户1300余位居民。3月中旬居家办公后,我完成党员社区报到,成为一名小区的志愿者并很快磕磕绊绊地参与了小区的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3月25日晚,殷行街道紧急发布公告,毫无准备的我们作为重点区域于3月26日0时起开始封控。
封控初期,志愿者队伍仅37人,且里面还有不少警察、医护人员,他们随时要离开社区去本职岗位,于是我向居委举手,做了志愿者队的临时召集人,加快招募志愿者,通过居民自治来解决基层人手不足的难点。很快我们的队伍壮大到113人,我建立了花名册,将全体志愿者按照楼栋排序,备注年龄性别更有利于针对性进行分工,完善了核酸组、巡逻组、快递组三套固定阵容。就这样,每一次的全员核酸我们都能做到心中有底、面上从容,确保居民在足不出户的前提下依然能收到采购的物资、团购的菜品。
做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其实蛮累的,工作量也远大于平时的本职工作,设计工作流程、按个人特点分工、自己也要每个岗位做一遍,看看会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探索怎么解决,但看到伙伴们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也觉得很满足。
在我们小区志愿者的队伍里有好多父女档、夫妻档,甚至全家出动一起来。王雷和王若诗是我们核酸组的父女兵,一个国企党政干部,一个市管企业青年职工,两位都是核酸组的核心成员,老王每次要负责帮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申请核酸码,小王是喊楼小分队的成员,每次都要科学高效把握喊楼的节奏,让整个检测环节既高效完成又不会人员聚集。
夏云峰和夏蓓琳父女俩,一位是居家办公的国企领导,一位是申通地铁的职工,每次全员核酸,两人都会一起出动穿上“小蓝”做好维持秩序、队伍流控的工作。
庄伟忠和庄铭也是一对父女档,一位是企业的老党员,一位是幼儿园老师,他们分别担任了两个时段的小区巡逻工作,督促居民足不出户减少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杨斌和张英姿夫妻俩深度参与了各项志愿服务。杨斌是快递组和巡逻组的负责人,快递组可以说任务最繁重,费时费体力,往往抗疫物资来了又要卸又要搬又要发,团购单来了也是。杨斌从无怨言,有时候刚送好爱心物资,大门口又有信息传来,团购的货品要来了,他立刻又要指挥协调快递组的兄弟们赶紧就位。张英姿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也是我们核酸组的“大白”,每次在全员核酸时她都是检测区的扫码贴管人员,往往一次全员核酸做下来要4个多小时,她穿着大白又闷又热,但从无怨言。
邱勇、林克敏和邱祎琛是我们志愿团队里的“全家总动员”,一家三口都是党员。邱勇是人民警察,林克敏是医务工作者,儿子邱祎琛是一名青年律师,无论是核酸检测、物资搬运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林克敏除了志愿服务,封控期间也依然要离开社区去医院工作。有一天,我们小区因出现阳性感染者,封控楼传来求助——张阿姨家90高龄的老伯糖尿病药已经“弹尽粮绝”,但因为楼栋封控无法出门开药,且在阳性病例转运前全楼物品暂时也不宜外传以致配药成了一个难题。林克敏医生获悉后,去自己工作的医院找医生帮忙协调了药品和代开药的问题,最终解决了90高龄老伯的燃眉之急。这种暖心的志愿者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也促使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团队,大家都认为守护好小区就是守护好自己的家,大家安全了小家才平安。
志愿者队伍的搭建离不开居委会的支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放到疫情之下真的几乎要压垮每个基层干部。因为工作原因,我长期和全市各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打交道,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但做了志愿者后,才意识到我知道他们难,但没想到那么难!居委辖区分3个街坊1个公寓,约4800多居民,包括居委书记、主任、社工在内仅7人,要服务那么庞大的居家封控人群真是高难度挑战。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准备垃圾清运工作,看到居委副书记尹敏刚完成小区所有楼栋的抗原试剂发放,一个人在小区路道的角落默默流泪,我也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轻轻走开。过了一天我再尝试询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她告诉我,在社区她是居民区干部,但在家里也只是父母的子女,她连日住在居委一直没能回家,父亲知道她工作繁忙,平时从不打扰她。昨天发放抗原的时候突然接到家里父亲的求助电话,原来自己家里也开始抗原测试,而父亲母亲年纪大了不会操作,她顿时有点崩不住了,她在帮助别人的父母做抗原的时候却无法尽到自己为人子女的一点义务。
居委书记姜俊一脸憨厚,每次都默默承受下居民所有的指责和怒火,但是没人知道他自己的太太也在近日的志愿工作中感染病毒,已被转运去了方舱医院,而作为丈夫的他居然没有成为密接,只因他已经太久没有回家。
这些事情可能居民不会知道,也无法理解,大家关心的事情基本是我今天吃点啥,明天还有没有菜,后天大米还够不够,但居委干部要操心的事情远不止于此。做了志愿者以后,我真的想帮他们说一句话,请大家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如果可以,请加入自己所在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为自己的小区做一点事。
到写这篇口述的今天,我们小区已经封控20多天了,我们的志愿者队伍还在不停扩大中,但是随着社区团购的增多,我们的快递组、垃圾清运组等工作量都与日俱增。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防护物资的紧缺,因为小区有阳性感染者,所以防护等级也要做相应提升,而仅靠街道提供的防护物资已经开始不够,“大白们”缺少N95口罩,在全员核酸时也无法保证有医用隔离帽、医用鞋套,“大白”防护服、小蓝隔离衣、医用橡胶手套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我们也尝试自己集资采购一部分,奈何交货期很长、物流无法配送等现实困难都像一头头拦路虎。防护物资必不可少,在此也想借机呼吁,如有企业、公益机构能为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捐赠一些实物防护物资且能配送到我们手里,我们将非常感恩。
其实每个人都在期待拐点的到来,在盼着封控的结束,而随着这个时间的拉长,情绪很容易一触即发。但是我想说,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拧成一股绳,越是要团结,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点点微光却可以凝聚成火炬,只要团结一致,一定可以渡过难关。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写的一句话,在此引用共勉:“这是一段会写进上海城市史的日子,希望我们不要浪费这一次危机,抓紧去做点什么。”
作者:卢轶群(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策划: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