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高艳
采访整理:许旸
春分已过,北方大地还在冷冷晴晴中交替,树干苍黑,枝条细弱不见绿意。而此时的上海花开得正盛,白玉兰莹白洁净,那些紫红的花蕾,花开而粉,安静丰盈。茶花开得似乎更早,饱满明艳。垂丝海棠娇而不媚,有淡云之色,花瓣轻薄如绢……每天总要一次次流连在小区花花草草间,这是我一个北方人对上海草木世界毫无顾忌的贪恋。
眼下疫情,封控,只能趴在阳台上向下张望,阳光斑驳的影子落在茂密枝叶上。小区里异常寂静,只有一个个白色身影匆匆走着,或骑着电动车闪过,他们在为小区4000多住户送快递和外卖。
有人敲门,一身雪白的志愿者提着两个大袋子站在门口。
谢过志愿者,把两个鼓涨的口袋打开,油绿挺实的叶子支棱着冒出来,潮湿、新鲜的气息也扑面而来。上海青、菠菜、生菜、香菜、莴笋、豌豆苗、葱……撑得满满当当。
将一棵棵菜小心地取出来,像一片盛开的绿色花朵开在客厅地上,碧绿清亮的颜色让眼睛也亮了起来。
这些都是我所应聘的单位送来的,谦逊低调的领导,对我们外聘人员一向关心,疫情前我就吃过很多次他送的菜,又赶在封控第一天,他和爱人开车送来这两大包。蔬菜来自局长岳母自家菜地,青绿根部还挂着新鲜泥土。他不忘在微信里叮嘱:“一定注意防护,但也不要担心,要相信上海。”
我在微信里感谢他,除了“谢谢”,不知还能说些什么表达心情。这些格外的关照他本可不做,可一次又一次,盛情难拒,又心有不忍。怕我过意不去,他总说,“你人生地不熟,我们照顾下理所应当。”
居家隔离,最关注的还是吃什么、怎么买。之后几天,看到区融媒体公众号“i金山”陆续更新各镇生活物资服务渠道、平价蔬菜购买平台。居委会的群,也建起了蔬菜群一、群二、群三……各种蔬菜包按价格细致分大、中、小套餐,有肉+蔬菜、蛋+蔬菜几个品类,最后还附上菜谱。
“i金山”还有条消息吸引了我,报道说仅在金山区廊下镇就有800亩叮咚买菜自营蔬菜基地,上海青、杭白菜、生菜、芹菜等各种绿叶菜经过分拣、包装,迅速通过全程冷链送往分布在各社区附近的前置仓里,市民在家拿起手机下单,就能送货上门,还紧急上线“金山味道”购买小程序,蔬菜和熟食制品多达45种。
可是,我并没有机会到线上买蔬菜,冰箱里的蔬菜一直没有中断过。
外面下起雨来,雨幕里的春天有些模糊,春雨从打开的窗户送进一波又一波清凉。敲门声轻轻响起,开门,一手拎着雨伞一手提着口袋的志愿者站在门前,雨水一滴滴从伞脊上往下滑落。
沉甸甸的包是局里同事姚华送来的。打开看,大包里有几个整齐的小包,里面装的是小番茄、韭菜、生菜、卷心菜、菠菜、香菜,拿出来堆满厨房,还有一玻璃罐她腌制的脆绿脆绿的多心菜。
姚华发短信说,“菜都是自己种的不值钱,小番茄是带着娃昨天到老乡的大棚采摘的。”
我说:“菜太新鲜了,自己种的才稀罕,小番茄味道也好,只是太辛苦你了,娃这么小,休息两天还要大老远跑来送菜……”
语言总是笨拙的,说出再多也显得苍白,尤其谢字,那么轻,我没有说出口。
去过姚华在朱泾乡下的家,在“花开海上”旁边。那次她还特意带我去看了她的菜园,各式蔬菜,侍弄得干净齐整,她也只是双休日才有时间回乡下看顾菜园。
看着一包包蔬菜,新鲜,翠绿,想着她定是一早起来就冒雨到菜地去,踩着泥一趟又一趟,又一份份理清干净,装袋,开车送过来。朱泾离这边近30公里,雨天来回要一个多小时。
当我再听到敲门声的时候,是楼长站在门口。
我搬到这栋楼还不到两个月,一次下班,在单元门口见到他,中等身材,偏瘦,六十多岁的样子,许是见我陌生,他问“你是几楼?”方言我还听不太懂,很难为情,又问了两遍才明白。
他说他在两楼,203,然后伸出两个手指,说有事可以找他,他是楼长。这次戴着口罩,我还是认出了他,他一手一个特大的蓝色口袋,递过来一个,我赶紧接住,很重。
他说,这是政府发的福利包。这次我听明白了。我问需不需要帮忙,可以帮他送。他说快送完了,还有最后一层。指了指楼上。
看着他转身,一步步走向电梯,电梯门关上了,他冲我摆摆手。
打开口袋,一大捧嫩绿的芦笋露出头,两棵白萝卜两棵橙黄胡萝卜都带着碧绿樱子躺在里面,还有一袋压缩的大米,“原产地黑龙江”几个字热辣辣涌进眼睛里。
疫情下的春天,花是艳的,菜是鲜的。
春天里最幸福的事,就是把花看进心里,把春天吃到身体里。
图片文字:高艳
编辑整理: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