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神秘》收录作者艺术短篇文章共32篇,内容既有作者关于艺术家的评论,在各种艺术展示和研讨场合的讲话,也有作者为自己组织的几次艺术活动写的文字等,篇幅都不大,故谓:艺术短论集。全书分四编,每编均为八篇文章。每一编均由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作为该编的总标题,以此提示内容。四编依次为:第一编“一个难断的现代性公案”,主要涉及艺术哲学问题,或者说艺术中的现代性问题,因此具有提问性质。第二编“贾科梅蒂的真实”,主要关乎艺术现象学,所以是承接着第一编的,所讨论的对象则多半是国外的艺术家。第三编“艺术本来就是超现实的”,可以算作艺术评论,收录了作者关于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的评论文章。第四编“艺术的意义在于创造生活的神秘感”也是艺术评论,涉及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不过重点却在提出自己关于艺术之本质和使命的看法。
《艺术创造神秘》
孙周兴 著
商务印书馆出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什么是现象学,或者问我什么是艺术现象学,恐怕仍旧答不上来。我曾经编过一本《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我就“本源性”“真理性”和“空间性”三大主题对“艺术现象学”做了讨论,显然是大而泛之的讨论。今天我倒是想换个讲法,讲得细小些,讲一讲我理解的现象学的基本品质,或者说,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气质,在此我愿意用四个词语来加以描述。
第一个词是“直接”。“直接”多好,但“直接”现在变得很难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都是文化人,一不小心都成了尼采所谓的“理论人”了。由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论和文化的中介作用,我们已经无法“直接”了,我们有太多的概念化内容,我们已经得了“肥胖症”,开门不能见山了。我们已经不能直来直去,好比阿Q当年径直对吴妈说:吴妈,我要跟侬困觉(睡觉)。多么直接的表达啊,今天人们开始玩“一夜情”,但表达上直接性恐怕还不如阿Q。我们时时处处都被“中介化”了。怎么办?所以现象学提出了一个直接性要求。这个直接性要求,我认为在说、看、做几个方面都有表现,其实质是一种“去中介化”的努力。胡塞尔所谓“本质直观”,原是“看”的直接,而海德格尔所谓在现象学中“实行意义”优先,讲的是“做”的直接,是行动的直接。在人与事之间,在人与物之间,现象学在试图把这个“之间”给直接化。
第二个词是“务实”。我觉得这个大家都能认同。胡塞尔的原则“面向实事本身”显示现象学正是这样一种务实的思想姿态,与之等价的意义就是要强调行动,强调少“想”多“做”。这个不难理解和同情,就不多说了。
第三个词是“虚怀”。这个意思也不难了解。现象学,特别是后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含有强烈的反主体主义的意图,因此必然要有一种姿态或者气质上的转变。怎么转变?就是必须变换我们的姿态,不能太主观、太冲动和太逼人。哲学传统的主体是积极进取的,积极进取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太积极就有问题了。我们已经不能虚怀若谷,虚位以待。“虚怀”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对于神秘的东西的开放,对于知识或者理论之外的解释可能性或者解释空间的开放态度。本源性的东西最后总归神秘,是科学知识所达不到的,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现象学一直强调的另一种姿态,一种退让、谦恭、虚心的姿态。
第四个词语是“专心”。我认为这也属于现象学所要求的精神气质。当时洪堡在设计大学时,专门对大学提出了一项要求,叫做Einsamkeit(孤独、寂寞、纯一)。大学需要一种“孤独”的精神,实际上是一种“纯一”的精神,也可以了解为“专心”。专心于事,专心于物,这是现象学所提倡的,也是技术时代里人类心态特别需要的一种气质。
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不是一个学派,而是“思想的可能性”,也唯如此,它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上面讲了四个词语,表示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气质,即“直接”“务实”“虚怀”和“专心”。我认为这就是现象学的基本思想姿态,是合乎时代的基本情调的,是有力量的思想方式和思想态度。
——摘自《艺术创造神秘》,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孙周兴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