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丝毫不影响申城红红火火的春节氛围。2月11日,一场欢欢喜喜的闹元宵活动在三林老街举行,舞龙狮、汉服走秀、猜灯谜、包汤圆、非遗手工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带来原汁原味的“老底子”年味。
在锣鼓声声中,三林龙狮队热闹开场,只见翻滚腾挪间龙腾狮跃,博得阵阵喝彩。三林是中国龙狮运动名镇,这里的浦东绕龙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三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唐峥华介绍,浦东绕龙灯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等融入到舞龙的技巧中,呈现祥和、喜庆、欢乐、昂扬之美。因此,每逢新春佳节,舞龙舞狮便成了保留节目,人们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同时,也以奋发昂扬的龙狮精神拥抱崭新的一年。
三林龙狮队享誉海内外,自成立以来荣获众多国际级、国家级及地区级舞龙比赛金牌。这是一支十足的年轻化高素养团队,以90后为主。队员徐哲锴是位95后,他告诉记者,三林人爱舞龙舞狮、善舞龙舞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老年一直到娃娃,而且舞龙舞狮队伍的技术一年比一年好。
三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舞龙舞狮之外,这里还有很多本土的非遗项目。以三林塘标布为例,它曾是皇家御用的衣袍布料,因其精细的纺织技艺和严格的标准规格而得名。据传承人刘佩玉介绍,自元代始,受黄道婆的影响,三林地区的棉纺织业日益推广,并凭借高超技艺名播全国。民间曾流传一种说法:“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三林布”。如今的三林标布,诞生了不少衍生品,如旗袍造型的书签、生肖玩偶、随身小包等,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以刀代笔、以瓷当纸的三林瓷刻,是一门在细微之处方见功夫的技艺。在制作中,创作者要心手合一,考验的不仅是耐力韧劲,还有悟性及文化学养。传承人张宗贤坚守这一行半个世纪,他将瓷刻作品与中国古典园林室内装饰艺术相结合,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瓷刻领域独创了新的面貌。今年是虎年,张宗贤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幅五虎图,寓意“五福临门”。
在民俗体验区,绝版木刻、剪纸、面塑、草编、糖画、龙凤字、枣核微刻船模、蛋空微雕等非遗展位依次排开,吸引了不少人。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向手工艺人讨教经验,现场DIY起来,亲手做一个带回家。
三林本帮菜名气响当当,曾上过《舌尖上的非遗》第一季。当天,老街上的居民们现场搭起了台子,大家一起包汤圆、做塌饼。“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三林本地人来说,最传统的民俗就是家家户户包汤圆、做塌饼。汤圆寓意着团圆,塌饼里面可包各种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旁,唐圆领袍、宋对襟衫、明大衫霞帔轮番上场,上海浦东墨海有涯文化艺术中心带来的汉服走秀为古镇再添一抹古色古香之美。
本次活动由三林镇人民政府、上海市民文化协会共同主办,特地邀请了留沪过年的环卫工人和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新疆学生、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侨胞侨眷和外籍友人等各界代表一起游览老街,领略三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团团圆圆过佳节的暖意。
三林镇是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之一,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办公室所在地也在这里。当天,三林镇江南丝竹乐团在现场演奏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名曲,为活动增添喜庆气氛。
据透露,元宵节,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还将举办线上展示展演活动,市民们可以通过上海数字文化馆和江浙沪皖非遗保护中心公众号或网站多平台观看展演。展演汇集江浙沪皖四地13支优秀江南丝竹乐团,将演奏《行街四合》《春江花月夜》《中花六板》《欢乐歌 》《霓裳曲》等传统名曲,营造喜庆节日氛围。
“民俗文化是我们的传家宝,希望通过闹元宵活动,给大家在虎年带来更多福气,元气满满地拥抱美丽的春天,开启充满希望的一年。”据三林镇党委委员许林涛介绍,元宵之后的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三林古镇还会策划举办相关主题的民俗活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叶辰亮
作者:李婷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