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
李巍 陈筱芝著
青岛出版社
起点不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成为人生的优等生,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优等生的路,不只有学习,还有培养财商。财商,就是让孩子掌握“加大上游流量、控制下游消耗水量、做好准备面对风险”的能力。
有的人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成为优等生,有的人则通过学习变现能力成为优等生。财商会帮孩子保住生活下限,也能帮孩子突破人生上限。
在物质优渥的社会里,如果孩子始终能够保持理性的心态,学会理性地对待金钱,用财商牢牢守住幸福生活的底线,就有机会追逐更多的梦想。
>>精彩试读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沉浸式财商培养?
美国SurveyMonkey在对2000人进行财富调查后发现,37% 的受访者表示父母(19%是父亲,18%是母亲)是他们的财务榜样。
一些中国父母非常纠结,一方面希望孩子有钱,另一方面又羞于和孩子谈钱。孩子获得的财商知识更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耳濡目染间,孩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模仿着父母,无论是获得财富的方式,还是消费习惯等。
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赚钱和消费场景,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孩子的脑海,这就是沉浸式的财商教育。
在人才培养方式中,沉浸式学习是最简单直接、可模仿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沉浸式学习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和孩子都不必额外投入时间、精力和费用,就能在生活中进行培训,把教育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有效的沉浸式学习是建立在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的。
财商培养是典型的沉浸式培养,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我们往往能在成年的孩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如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处理婚姻关系的方式、消费模式等。如果孩子单纯地靠自己去领悟和揣摩这些事,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放养式教育——孩子只是单纯地模仿父母的行为而已,并不能真正了解财商。
设想一下,我们带着孩子去超市买零食,一边买一边告诉孩子我们为什么选这个品牌的牛奶而不是另外一个牌子的,为什么会挑选价格高的苹果而放弃价格低的,选择的结果就是我们对财商的认知。
在挑选东西的过程中,我们若告诉孩子购买的原因,甚至鼓励孩子做选择,孩子在生活和财商之间就有了连接。在轻松的购物过程中,我们把财商知识传递给了孩子,这就是沉浸式教育。
如果在买的过程中,我们只管买,或者让孩子自己挑选,怎么选择都可以,购物的过程中没有告诉孩子购买理由,孩子就会不明所以。
下面我们假设两个家长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
第一个购物场景。我们是有采购计划的,出门买东西前会习惯性地列采购清单。到了超市后,我们拿着清单走在各个货架之间,不停地对比,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这个贵了,这个还不错”,经过多轮价格对比后,才把东西放到购物车里。我们严格地按照购物清单购买物品,超出计划的东西,就不会放在购物车里。
第二个购物场景。我们发现家里少了酱油,于是风风火火地带着孩子去超市,找到要买的东西,都不看价格,直接放在购物车里,顺便逛了逛超市,又买了干果、蜜饯、饼干等零食。促销员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了最新口味的酸奶,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我们还是将酸奶放在了购物车里。结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购物车里除了酱油,还有很多不在本次购买计划里的东西。
一个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比价和挑选标准的消费行为,另一个是无计划、随性的消费行为。在两个场景中,虽然我们没有给孩子说什么,孩子只是默默地跟着我们,但是我们的消费理念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消费理念就扎下了根。
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了棘轮效应,说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孩子还没有学会赚钱,就已经学会了花钱,如果以后他的收入水平低于消费水平,生活就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局面。
我们就是孩子财商的启蒙老师,直接影响孩子的“钱”程。与其让他在生活中被动学习,由社会来教孩子财商,不如从现在开始为孩子未来实现财富自由做准备。
>>作者简介
李巍,新希望联合创始人,上海爱心树生命教育公益组织创会会长,2008年度中国十大女性经济人物。
陈筱芝,《谁说未来不可见:家庭教育规划手册》作者。
作者:李巍 陈筱芝
图源:出版方、视觉中国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