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老师再久,逢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时,宋思衡、孙颖迪、郝端端这些世界大赛金奖得主,都不会忘记给盛一奇教授打个问候电话,和老人家拉拉家常。可是今年的教师节,有学生习惯性拨出那个永世难忘的号码时,里面只有嘟嘟嘟的声音,他们才蓦然忆起,先生已于今年6月23日去世。12月9日,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盛一奇教授的生前好友、同事和门下弟子齐聚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用座谈会、音乐会等形式缅怀这位钢琴“大先生”。上音院长廖昌永也饱含深情地给纪念活动寄语:“想念您,亲爱的盛一奇教授!”
学为人师,终身从教
盛一奇教授是中国钢琴界著名的“大先生”。她1963年从上音钢琴系毕业后,选择了留校任教,从此毕生致力于钢琴教育事业。廖昌永院长对这位前辈的评价是:“用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和认真教学的敬业精神,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果丰硕、人才辈出。”
确实,她的教学成就颇具传奇色彩。经过数十载的教学实践积累,盛一奇教授建立了一整套从音乐理论、音乐表演、人文科学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教学体系。
她的业务水准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为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的周铭孙教授评价自己这位老同学时,动情地说:“盛一奇教授有着非常先进与系统的教学理念,她在我国钢琴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对她最好的纪念就是让她的教学思想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孙颖迪回忆起恩师的教学方法时,至今都感叹万分:“师父教学,尤为重视整体,多么漂亮的细节处理也必须服从于音乐整体的布局,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师父从李翠贞先生那里得到许多真传,尤以‘软硬功’为最精华奥义,蕴藏着触键的无穷变化和法门。她反对音乐上走极端,尤其告诫哪怕在最强处,音色也不破,她又常说‘不能木头变钢铁’。”
▲2005年,盛一奇和宋思衡、孙颖迪、郝端端在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演奏厅合影
在这套独特的科学教育方法下,她为祖国培养了多位摘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钢琴演奏家:宋思衡获2004年第61届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孙颖迪获2005年第七届荷兰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金奖;郝端端获第63届瑞士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最高奖。
对于外界“冠军教头”的赞誉,她曾非常谦虚地说:“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我比较幸运,找到了比较有才能的学生。没有一个老师能把所有的学生教成世界冠军,但好的老师可以因材施教。中国有很多天才的学生,关键在于怎样去发现他们,发现心里充满了音乐的孩子。”
为了能够因材施教,她对学生们一直保持着敏锐的观察,不同的学生她有不同的对待方法。郝端端是如今声名鹊起的青年钢琴演奏家,除了世界大赛连连获奖,他在国外游学10年,拿了3个硕士、2个博士,堪称“学位收割机”,而当初,这位小“学霸”刚进上音附小时却沉默寡言,上课最愿意说的一个字是“嗯”。盛一奇教授的突破方法,让郝端端至今都难以相信:“她去看了哈利波特!上课时突然跟我说‘你们也有哈利波特魔杖的那个尖尖,就是你们的手指’,我完全没想到老师上课会说出这个词,自那以后我跟老师沟通就多了,我会小心地问‘盛老师你也读哈利波特啊’,然后告诉她,自己是哈利波特迷、航空迷、足球迷,结果她都懂。”
但她跟孙颖迪的交流,就完全不同。“她一直把我当成年人看,盛老师是我生活中但凡遇事首先想到的商量对象。我有很多难事、心事,都是托付给盛老师的,她以丰富的生活阅历跟我沟通,为我排遣,指点迷津,无论从学习音乐还是学习做人,我真的能理解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意义。”孙颖迪说。
襟怀坦白,正直为公
纪念活动举办时,上音党委书记徐旭和廖昌永院长同时在外地公干,但他们特意委托刘英、冯磊两位副院长代表学校来向这位“大先生”致敬,原因无他,只因盛一奇教授的“大先生风范”——她一生襟怀坦白,得到公认。除了教学成就,“盛老师可以说是兼具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的风骨,”冯磊说,“她有家国情怀,讲真话,做实事。”
著名指挥家张国勇非常欣赏盛一奇教授的人格,他当年还在读上音附中时,就整天去听盛老师给学生上课,“她爽朗的性格和精湛的教学总是能吸引我,我参加工作后,跟盛老师就经常有了交流,后来我的儿子张橹也随盛老师学习。她很正直,嫉恶如仇,从来不肯对歪风邪气低头,我非常欣赏。”
耿直的性格,让盛一奇教授在教育界和钢琴界有着极高的名声。周薇教授回忆说,很多学生考完试都会找各位老师问问自己的情况,大部分老师都比较客气,不会说进步或缺点在哪里,“但盛老师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和学生说,考完了第一时间就去找盛老师,因为她会发自内心地给你建议,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毫无保留,这对学生最有帮助。所以说,她给钢琴系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
上音钢琴系是伴随上音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创院系部”之一,至今已有94年历史。如今的钢琴系系主任、钢琴家江晨对系里这位“大先生”,也是尊敬有加。她说,盛一奇教授给钢琴系留下了非常多优秀的学术传统,至今系里做决策时都非常民主,公开透明,“她一心只为钢琴学科发展的公心,我们会传承下去。”
盛一奇教授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受她的影响,优秀弟子除了当演奏家,不少人都继承了她的衣钵,在上音等重要音乐院校任教,像郝端端近年来作为青年人才加入了上音钢琴系,又培养出了朱璟廷这样的“小天才”。9日晚,上音在上交音乐厅演艺厅举办盛一奇教授纪念音乐会,当年仅19岁的朱璟廷联手声乐歌剧系加演全场最后一首新作合唱作品纪念老师时,他的师兄师姐们人手一支白色玫瑰,在台上为他助阵,此情此景,让人动容,“大先生”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也会无比欣慰。
慈母心性,行为世范
在9日晚的这场纪念音乐会上,江天、朱璟廷、周逸秋、黄秋宁、王蕾、谢贝妮、郝端端、武晓锋、孙颖迪、宋思衡等几代盛一奇弟子,用一首首曾被恩师悉心指点的曲目,来缅怀先师。而钢琴旁边的投影上,是盛一奇教授生前的一张生活照:她坐在一张扶手椅上,沐浴在阳光下,微微笑着注视着镜头,似乎仍像生前那般,静静地听着弟子们的演奏。
钢琴家宋思衡除了肖邦作品,还特意演奏了自己作曲的《追忆》纪念恩师,回忆起从前他数度哽咽到说不出话:“我们一般不太愿意谈起逝者的话题,因为总感觉她不再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了,但我相信,一定有一个精神的世界存在,今天弹奏作品时,更是有了这样强烈的感觉——盛老师依然像以前一样陪伴在我们身边。”
另一位优秀弟子郝端端则选择了跟盛老师学的最后一首曲子——肖邦的《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5,为了纪念恩师,他在曲子特意加了变化,表达思念情绪,“2018年我临时回上海,要找个地方练琴,她帮我安排好了琴房,我练了一下午,她就拿着乐谱陪我坐了一下午,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陪我练琴……”
因为对学生无私的爱,很多学生都把教学上严格的盛老师当成了慈母。郝端端说,盛老师的电话号码,“我基本上记成一个指法了,不用看键盘也能够随时拨打,绝对不会碰错音。”女弟子黄秋宁也爱给老师打电话,“但凡遇到困惑或者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我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骚扰’她老人家。无论盛老师对我的做法赞同与否,她说的话都会让我觉得很安心。甚至,有时被盛老师骂一顿,心理也会痛快不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盛老师的话特别有道理。”
在孙颖迪出国参加后来让自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李斯特钢琴比赛前,盛一奇教授亲自陪他挑选、定制演出服装,还特意赠他一对袖扣,“这对袖扣我至今仍常佩戴上台。我现在也为人父母了,知道了‘临行密密缝’的心境了,所以袖扣是有寓意的,但她不会把这寓意说出来,你理解到了说出来,她就会会心一笑。”而曾经很害怕老师的谢贝妮,毕业后十几年,这种“怕”越来越少, “老师已成为我心目中的家人,她就如同一方山石,让我依靠着。”
盛一奇教授总对学生们说:“只要你们这些孩子们都过得好,我就放心了。”老师走后,至今每每想到这句话,不少学生都泫然欲泣。
“在师父那一代人身上,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她们严慈相济,永不停止地输出光和温暖。”孙颖迪说。
盛一奇教授是上音历代教育名家中的一员,而如何让这些“大先生”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新时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上音也没停止努力。前不久,上音曾专门对新进教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上音党委书记徐旭在结业典礼上表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希望后来者能通过学习“看清楚过去上音为什么能够涌现出多位艺术大师、教育名师,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一批批活跃在国内外重要舞台上的艺术新人,为什么能够产出高质量的艺术成果和教育成果,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使上音获得更多的成功,赢得更大的胜利。”
作者:姜方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