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大展中体量最大、参展作品种类最多、45岁以下获奖作者占比最高……这是今天在中华艺术宫揭幕的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创造的之最。
作为上海地区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美术展览,上海美术大展自2001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20年来,该大展以展示上海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整体形象,提升美术创作艺术质量和奖掖新人,汇聚和锻造新世纪上海美术创作队伍为己任,不断改革和创新。
“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是联合长三角、聚合老中青的大型盛会,题材丰富、风格多元,较为全面地体现出今日上海美术发展的真实面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辛遥说。
据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丁设介绍,作为在建党百年重大时间节点上上海美术界举办的一次重要的综合性展览,本届大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平台的开放和包容。一方面,该大展继续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稿,入展作品中苏浙皖作者占比约25%,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上海美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为四地美术家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江南文化在美术领域回应新时代的新语汇。另一方面,该大展积极与国际美术语境接轨,全新引入数字媒体、交互媒体、插画、漫画、海报设计等新的种类,吸纳采用创新材料创作的作品,助推上海美术乃至长三角美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本届大展围绕“建党百年”重大主题,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征集优秀作品,得到了沪苏浙皖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关注和响应,短短一周的征集时间,共收到投稿作品1973件。经过初评、复评和评奖三轮评审,共评出入展作品482件,包括中国画89件,油画89件,版画农民画59件,水彩粉画59件,雕塑39件,漆画22件,综合材料31件,连环画年画28件,漫画动漫20件,交互装置及数字媒体12件,插画18件,海报设计16件。从入展作品来看,总体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语言新颖等特点,体现了美术工作者对建党百年、时代精神、城市建设和人文关怀的理解与思考,艺术化展现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基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光辉历程。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张培成表示,整个评审过程给他的最大感受是,新时代的艺术家更年轻,观念更新、思想更新锐。本届大展新增了数字媒体参展,评选中看到的作品思想很新颖,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探索。各类作品从题材上非常切入今天的时代,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很独特的语言表达,很贴切的来言说当今的新时代,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我们评委也尊重艺术规律,尽可能的把最好的、有探索精神的、对艺术史会有一点推动的作品评选出来。”
让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沈雪江欣慰的是,本届大展上,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当下的作品较多,且品质较好;同时,涌现了一批新面孔新作品,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题材更为广泛。他认为,近两年来,从2020年的“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日出东方一一上海市青年美术创作项目,到2021年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上海版画家用心用情用功地投入创作,都有较好的作品亮相、出彩,为本届大展做好了充足的作品准备。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姜建忠发现,有些油画作品初评看屏幕照片形式感不错,但是原作有缺陷——语言相对比较简单。他认为,油画的语言一定要字正腔圆,就像唱歌一样,首先发音发声方法要对,制作要讲究,这一点中青年需要去努力、去下功夫。
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金江波看来,年轻艺术家的大量参与,给大展带来了崭新的创作面貌,展现了多元的创作手段,但总体来说还有上升的空间,需要成就更大的气候,因此接下来要进一步发掘好的年轻艺术家,团结引导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它旗下实验与科学艺术委员会的活动中来。
本次大展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将持续至2022年1月5日。
作者:李婷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