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的电脑时代,纸质的书信、文稿已成稀世珍品,征集和抢救意义重大。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恪尽厥职,不久前在微信圈中向社会征集纸版书信和文稿。本人响应,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徐中玉、齐森华、陈伯海、陈谦豫先生的手书信函连同信封悉数捐献,以备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其中,齐森华先生六封、陈伯海先生二封,徐中玉、陈谦豫先生各一封。这些书信写于1986年、1987年,主要围绕着本人考研展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四位先生奖掖后学、求贤若渴的人格风范和高尚情怀。
1981年,因为投稿请教的关系,认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钱中文先生。几年交往下来,准备考古代文论研究生。经他介绍,认识了上海社科院的陈伯海先生。1986初,我寄出了一份打印稿《“平淡”探奇——论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给陈先生。不久接到了陈先生的回信:
志祥同志:
信收到。因为事忙,复信耽搁了,请原谅。你的虚心好学的精神我很钦佩,不过说到要向我求教却不敢当。我自己对古代文论也是一知半解,偶而涉猎一些,只是兴之所至,并不曾有系统的研究计划。你若想在这方面“拜师”,还应该去找古文论的专家,才会有所得益。当然,来信商讨一些问题,我也不致于拒不作答,就怕话说不到点子上,枉费了你一片热心。
寄来《“平淡”探奇》一文已阅,写得不错,我以为。文字畅达还在其次,主要是有思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成一说。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作过任何研究,提不出多少具体的意见。我只是想,如果你能抓住“平淡”这一美学范畴,更多地从历史发展和演变上来加以系统考察与发掘,是否能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理论深度和准确性?比如说,“平淡”美的起源显然出于先秦道家“大音希声”的观念,至晋代形成艺术风格,跟玄学发达也有直接关系。不过在唐以前,“平淡”始终只是诗中一格,并不具有特殊的地位。宋代开始,才有人把它推作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梅尧臣、苏轼乃至黄庭坚,都有这种看法),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未必是佛老的直接影响)?另外,“平淡”美似乎也不一定跟超世思想有必然联系。陶渊明、孟浩然的诗歌固然有较多的超脱、旷达成分,范成大《田园杂兴》就不能这么说,理学家如朱熹的一些理趣诗,也未必是超世的。在我看来,这种艺术境界似应归因于我国古代家法式农业社会的天人和谐、人我和谐、身心和谐的人生理想的一种反映,不能完全说成是“超世”。以上不过是我的一些直感,未必正确,提出来供你参考。
从信中看来,你有志于搞一些研究,但路途不很顺坦。这也是生活中常有的事,不必灰心。将来如能考研究生出来,条件自然要好得多。但要耐心等待时机,且要作好充分准备。
钱中文同志的信页奉还。大作是打印稿,估计你手头还有,就不寄回了。如需要的话,可来信索取。惠赐照相奉存,多谢厚意。
祝
健康!
陈伯海
1986.3.26
陈伯海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齐森华教授是大学同学。当时他在华东师大中文系担任兼职教授。他把我介绍给了齐森华教授。恰好,我那篇《“平淡”探奇——论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文章被《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录用。齐老师知晓后从系资料室找来一阅,颇有好感。他大概从文章中发现了作者的科研潜力,特意来信欢迎我报考华东师大:
祁志祥同志:
你好!
来信早已收到,原想等招生计划确定后再给你写信。但因今年情况特殊,一大批老教授的退休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使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也始终定不下来。只能先给你写封短信,免得让你挂念。待计划确定后,我会及时给你通消息的。
你的大作我已拜读了,写得很出色。从文章中完全可以看出,你的学习基础很扎实,科研能力也很强,如能来我校学习,实在是最好也没有了。如你确定报考,我一定助你一臂之力。匆此,顺祝暑安!
齐森华
1986.8.16
一位系主任表示如果报考“我一定助你一臂之力”,自然给我极大的鼓舞。后来我又去信表示报考华东师大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又称古代文论)专业,并附上了一篇尚未发表的论文和一幅书法习作。9月,齐先生来信告知了1987年的招生计划。
志祥同志:
来信收悉。你的大作亦拜读了,写得颇有见解。就你水平而言,报考任何学校都有把握录取。因为在目前应届毕业生中,不大可能有你这样坚实的基础。
因为教师的退休问题到近日才确定,所以87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今日刚刚制订。今将目录开列如下:
1、中国古代文学(宋元明清) 万云骏教授 4名
2、中国现代文学 陈孝全副教授 3名 王铁仙副教授 3名
3、民间文学 罗永麟副教授 3名
4、电影理论 张骏祥兼职教授 4名
5、 古代汉语 李玲璞教授 4名
6、 现代汉语 范可育副教授 3名
7、语言学理论 陈秀珠副教授 3名
这个计划还只是初步的,可能会有变化,因为尚未经过正式批准。
有一点深感遗憾,计划中没有你喜欢的专业,因古代文论、文艺学刚刚招过。但我有个想法,未必有用,仅供你参考。你可否考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因为这并不限制你研究古代文论。研究生的学习是比较自由,也比较主动的,进校以后完全有可能按自己的志趣进行学习。当然开设的课程与古代文论专业有所不同,但有了古典文学的扎实基础,对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肯定会有很多帮助。之所以这样考虑,第一,很希望你能到师大来学习,因为我觉得你很有潜力,很有发展前途。第二,你有对象在沪,到上海来学习,对你个人日后生活来说,也似乎较为便利(请恕我说得太俗,但你既信赖我,我也就有啥说啥了)。但别人的意见只可参考,最终交由你自己考虑。如报考南京吴文治同志的专业,亦是不错的。他原是北京人大的教师,因为些特殊原因前几年调到南京工作,学问还是好的。
如决定要报考我校,可及早告我,我可以给你提点建议。如有机会来沪,我还可以介绍你与指导教师见面,谈谈如何准备应考的问题。
敬礼!
齐森华
1986年9月2日
其实古代文学与古代文论是大不一样的,以古代文论的积累考古代文学胜算渺茫。正在我为难之际,就收到了齐先生的另一封来信。来信告知,计划作了调整,有我喜欢的古代文论专业了,导师是徐中玉。
志祥同志:
两次来信均已收到,请勿念。因招生计划略有变动,所以未能及时复信,望务必原谅。原计划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改由本人指导,原万云骏先生近日已办退休手续。新增了中国文学批评史(徐中玉先生指导)、文艺学(张德林教授指导)两个专业。你原准备考文学批评史专业,如今可以完全合乎你的意愿了。希你好好复习,力争考试成功。
我十月四日将离沪外出开会,估计十天后可以回来。匆此,顺祝,
安好!
齐森华
1986年 9月22日
后来了解到,这个专业调整,是齐先生特意做徐先生工作的结果。徐先生因为头一年刚刚招了五个文艺学的研究生,本来第二年不招了。但他在爱才这一点上,与齐森华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可以说,如果不是齐主任,古代文论专业以及徐先生就不会在1987年再招研究生,我也就与华东师大无缘了。
专业定下来了,考什么科目呢?我去信向齐主任请教。
志祥同志:
你好!
山西刚刚回来,杂务甚多,下周又要到浙江去开会,徐先生也去,今天只能匆匆给你写几句了。
批评史专业考试科目:
1、写作(含作品分析)
2、 中国文学批评史(含中国文学史)
3、文艺理论
4、外语任选。
计划招4名,另招代培生。
请你及早准备,力争考试成功。匆此。
致
敬礼!
齐森华
1986年 10月23日
向考上研究生的人取经,听说考什么专业不仅要看专业书,还要看导师的相关著作。志在必得而又紧张的我又不揣冒昧去信询问。齐先生回复:
志祥同志:
你好!
日前与徐中玉先生同在浙江千岛湖参加会议,我曾将你的情况向他郑重作了推荐。
徐先生的《论集》,自应学习,但考虑到目前复习较为紧张,我看不必急着看,待进校后再阅读吧!
写作考试,可能是命题作文,也可能是评论作品,那要看命题小组的意 思了。
要代培,待考了再说,每年总有一些单位来要求代培的,目前尚不清楚。
希望你外语多加注意,专业考试我估计是不会成问题的。
因返校不就,复信迟了,乞谅。匆此,顺颂,
教安!
齐森华
1986年11月2日
此后,我一门心思投入了研究生复习考试。考试一般在新旧年之交的寒假进行。考完之后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因为只有这一次考研机会。这次如考不上,以后县教育局就不会再给机会考了,因为当时毕业的大学生少。我想打听又不敢打听。于是迂回地请陈伯海先生帮助。1987年3月,陈先生回信说:
志祥同志:
前次来我家,正值我外出未遇,很感抱歉。……昨日去徐先生处,谈及你报考事。据说专业成绩不错,如外语能过线的话,取中希望很大。徐先生读了你的文章,也颇赞赏。看来你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好的。如能取中,有机会换个环境,多读几年书,当是快意的事。
我近来身体欠佳,初步检查结果,有胆结石和肝脾肿大,尚待进一步诊断。加上行政事务摆脱不了,自己能干的事就很有限了。本月19日将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一周左右回来。有什么情况,可进一步通信联系。
祝
健康!
陈伯海
1987年 3月16
半个月后,又收到齐先生来信:
志祥同志:
来信悉。这次考试,虽然你的实际水平并未完全显示,但专业成绩尚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外语未能及格,目前分数线也未下达,估计问题也不大。请你不必忧虑,也不必再另联系学校。涉古专业,专业成绩好,即使外语缺几分,也是有可能争取的。而且今年的外语分数线是否会定在六十分上也很难说。你不用再托人打听了,安心再等上个礼拜吧!我发现你有点过分紧张,所以把情况告诉了你,请你务必不要与他人谈及。匆此
顺致
敬礼!
齐森华
1987、4、6
由于徐先生太忙,我们这一届的古代文论专业是两位导师,另一位是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为主的陈谦豫副教授。我曾寄过信和书法作品,向他汇报自己的奋斗历程及未来打算。谨言慎行的陈先生也在这个微妙时机来过一信:
志祥同志:
寄来的宣纸条幅已收到。你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有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你几年来的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精神,使我很感动,我愿为你尽力争取,可释念。
详情以后面叙。
匆此。祝
好! 谦豫
1987、4、12
他们都来信,带来了希望,但都没有明确回复是否录取。这个最重要的好消息最后是徐先生告我的:
志祥同志:
来函都收。因俟教委统一录取要求,今才有所决定。你的成绩合格,静候正式通知可也。
匆祝成功!
徐中玉
1987、4、16
此前,曾给徐先生去过几封信。因为先生事务太多,均未见复,令我忐忑不安。现在先生将这最重要的消息专门来信告我,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字千金。从此,我的人生开启了新的征程。
作者:祁志祥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