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国著名艺术家帕特·斯蒂尔(Pat Steir)在中国的首场重要同名个展“帕特·斯蒂尔”登陆龙美术馆(西岸馆)。这次展览是斯蒂尔写给中国的情书,特别献予在艺术家职业生涯中启发其艺术实践和美学的中国古典艺术与诗歌。
展览由73岁的艺术家本人密切参与、合作策展,近三十件作品横跨四十载,全面呈现艺术家投身抽象、书法态势、色彩理论与油彩特性的艺术实践,包括数件最具雄心与纪念碑性的绘画,和来自重要博物馆委任项目的近期作品,例如她为美国费城巴恩斯基金会创作的“宁静而隐秘的瀑布”系列。
斯蒂尔为创作绘画,将稀释的颜料或泼、或淌、或刷于矗立的画布之上,由重力、时间和媒介的流动性来决定最终的画面效果。诗人安妮·沃尔德曼曾言,斯蒂尔的画作提供了“一种进入天体气候‘倾泻’空间的、全然立体的体验,人们得以感受到她的实体在空间中直观而本能的冲击。”
在斯蒂尔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中国艺术对她的深刻影响。1988年,斯蒂尔曾随旧金山版画工作室皇冠角印刷所到访桂林、北京和上海,在每座城市,她都与中国版画师合制木刻版画。作为对中国水墨画的回应,斯蒂尔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了她的第一幅“瀑布”绘画。她对禅宗佛教的深入研究同样支撑着她的实践,助其摒弃对作品的控制,让位于自然、重力和偶然性的力量。
斯蒂尔坦言对于中国文人画很是钟爱,显然,这样的画也启发了她自己的艺术。她认为这些画中的比例——人物和风景的尺度对比很有意思,人物似乎置身于世界中,存在于宇宙内。她也喜欢文人画颜料的运用方式。不过中国艺术给予她最大的影响,其实在于哲学观。
除了早期的标志性作品外,艺术家还在此次展览中精选其职业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代表画作,特别聚焦过去十年中作为当代画家的发展与当下性,包括“分裂”系列、“细思罗斯科”系列等,前者曾于2016至2017年在伦敦、纽约的突破性展览“关键时刻”中展出,而艺术家通过后者以自我之声审视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的色彩理论。
长达11米的《蓝河》(2005年作)是斯蒂尔备受赞誉的杰作之一,亦是她有史以来尺幅最大的绘画,此次也现身展览。对斯蒂尔而言,它代表了宇宙之广袤无垠,水充盈空间,而观众在两道遥远的边界之间穿梭。斯蒂尔最新的作品、尺幅宏伟的《彩虹瀑布》则是为本次展览特别构思而作,该绘画是艺术家对其艺术实践最新发展的综合呈现。
作者:范昕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