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她影”项目源于2015年戛纳影展,最初意在表彰电影行业的女性成就,之后的几年里,这个项目在全球范围扩展到摄影、动画、美术、文学、音乐等不同的创作领域,肯定女性创作者的贡献。现在,“跃动她影”启动中国项目,把视线延申到舞台艺术领域——上海西岸美术馆和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共同发起“跃动她影在西岸”当代舞蹈节。
从今天起至24日,为期三天的当代舞蹈节邀请段妮、史晶歆和玛蒂尔·莫妮耶等女性编舞,尝试在美术馆内开辟新的表演艺术场域,呈现多场舞蹈演出、表演工作坊和艺术家对谈。这个美术馆内“小而美”舞蹈节,有宏大的野心去支持中国女性编舞。“跃动她影在西岸”在尊重女性身体、女性表达、女性创造力的前提下,渴望拓展中国观众对当代舞的认知和理解,也激发更多女性勇于发出被压抑的声音,彰显自我价值。
段妮为人熟知的身份是陶身体剧场的创始人,舞者,她的名字和陶冶一起出现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她是跳舞的人,尽管陶身体剧场的上百个训练组合,其实是她和陶冶合作创编的。今年44岁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段妮,不仅仅是跻身于90后、00后中间的“高龄”舞者,她跳舞,因为她想表达。在舞蹈中,她既是优秀的诠释者,也是独立的表达者。
段妮为此次舞蹈节创排的作品名为《群像》,节目创意来自她作为舞者从业30多年的经历和体验,她说:“我到许多城市演出和体验生活,每次看见不同的人来来往往交织在一起,心中总会感激舞蹈艺术给予我的美妙,一种连接与在场的力量,让所有人相遇并联结。” 舞台上的孤独与旅途中的喧闹让她想到“群像”这个画面,她渴望用身体舞动的瞬息留住那些无以名状的感受。
段妮认为,是舞蹈让她学会和逆境相处,舞蹈由身体的磨难造就她心灵的强韧。她在创作中强调“唤醒身体的能量”——身体是一个元宇宙,从身体出发,摸索有序和无序,寻找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段妮和法国编舞玛蒂尔·莫妮耶因为“跃动她影在西岸”而缔结的合作,也可视作后疫情时代艺术家寻找无尽可能性的一种实践。因为疫情原因,两人始终只能通过线上交流。这次舞蹈节期间,段妮将以编舞和舞者的双重身份全新演绎莫妮耶的旧作《公众》。这原本是莫妮耶创作于2004年的作品《公众》,段妮的演出版将被视为艺术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舞台对话,传承一部作品的同时赋予它翻新的风貌。
《公众》的创作灵感源于在不同的公共或私密场所跳舞的体验,比如音乐会、派对、夜总会,以及一个人的房间。当年莫妮耶在创作时选择了歌手及音乐家P·J·哈维的音乐,她沙哑、感性的嗓音,极具女性化的特点,不可思议地融合着狂暴和温柔。莫妮耶的编舞,关注女性既是看的主体、同时是被凝视的客体这种对立统一的状态,舞蹈里表达了观看的愉悦,也不回避被看的愉悦,坦率地探讨看和被看、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纠缠、相互依傍的关系。
史晶歆的作品名为《形行-春刹》。“形行”是编舞的核心理念,即,每一个演员的不同身形和身体不同方式的行动,就已经构成了独立的艺术品。“春刹”是舞蹈表达的意境,“刹”是梵语 ksana 的音译,表示极短促的瞬间。春刹意味着,春光和生命都是转瞬即逝的。这支舞蹈呈现的意象,是一位女性经历的不同人生阶段,从孩童、少女、到孕育生命成为母亲,直至生命迟暮,由5位表演者用个性化的“形”和“行”再现“她一生的故事”。
三位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共同点在于始终关注女性内心世界,寻找让内在感受可视化、外化的身体语言及逻辑,从内向外的探索,最终目的是达到个体与集体之间,内在与外在的对话和交流。
作者:柳青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配图均为主办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