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欧洲文坛当下备受瞩目的90后新星女作家,除了爱尔兰的萨莉·鲁尼,便是荷兰小说家玛丽克·卢卡斯·莱纳菲尔德,她去年凭借长篇小说《不安之夜》成为国际布克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得主。《不安之夜》2018年首次在荷兰出版,当时成了畅销书,新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进推出中译本。
在《不安之夜》译者、作家于是看来,相比萨莉·鲁尼的老练世故,莱纳菲尔德似乎更多停留在了20世纪,“读者往往能在萨莉·鲁尼的书里看到种种现代生活的痕迹,比如《聊天记录》写到新兴媒介交流方式;但《不安之夜》里既没有出现互联网等太多现当代事物,也看不到21世纪青少年通常拥有的东西。这让两位90后非常不同,一个生活在摩登都市,充满了知识分子之间的辩论;一个停留在20世纪农场家庭。”
《不安之夜》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住在奶牛场的虔诚的荷兰宗教家庭里,讲述了名叫贾斯的10岁女孩故事,她的哥哥在一次滑冰事故中丧生,她的家庭陷入崩溃,而她也卷入了越来越危险的幻想之中。业内评价,这是一部难以被归类的作品,无论是她笔下的农场、动物,还是人的欲望本身,若想要进行阐释,似乎都必须发明一套新的词汇。
“这部小说最好的贡献在于——它贡献了一种新的语言运用方式,贡献了我们看待生命的新的可能性。”在学者胡桑看来,莱纳菲尔德一出道就获得了欧美文学界大量关注,但很多书评人却也发现用已有的文学标准“消化不了她”。她的独特、另类性仿佛是天生的,也或许是因为她的人生轨迹并非现代年轻人常见的“求学、离乡、在大都市生活”,这使得她的感受方式、语言方式、写作方式都多了特立独行。
莱纳菲尔德是很特别的“90后”,她喜欢穿西装,在自称时习惯以“他们”代替“我”。她有一句名言:写作是跟你存在着的那个自己相互嬉戏的方式。
从写诗到创作小说,这位新锐作家都在探索“与自己嬉戏”的乐趣。诗人胡桑感觉莱纳菲尔德的诗歌和小说之间不存在清晰的界限,“在某种意义上,她的小说就是诗,诗就是小说,小说里的很多句子是诗一样的存在。《不安之夜》从头到尾盈满了丰富的感性,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种事物都有一种丰富的独特的感性。”
小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大哥马蒂斯之死,第二部分写雅斯一家在失去了一个成员后的农场日常生活,第三部分则是让人根本意想不到的结尾。“在翻译时我处在不停推进的悲伤情绪中,这份悲伤是纯净的,本真的。农场里的每个事件的隐喻都超乎想象。”于是认为,《不安之夜》里有她读过的最纯粹的悲伤。
作者:许旸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邵岭
图片来源: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