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品、新形式、新空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策划推出的“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将于10月起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展开,把优秀舞台作品送到市民家门口。据悉,惠民活动不仅打破剧院和户外的边界,还将走进五大新城的文化地标,探索演艺新模式新场景,助力文旅赋能新城。
“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期间,首演、首秀和首发作品集中亮相。南京民族乐团历时一年半为此次活动创排的《武侠琴缘》武侠民乐音乐会,将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揭开面纱。由青年作曲家张士超与嘻煜新古典乐团合作演出的“山中月——‘没有合唱团’的合唱作品音乐会”,全部作品均为国内首演,其中《山语》为新创首发作品。作为在上海学习、成长的作曲家,张士超将自己的新创作品选择在上海首演、首发,显示出上海扶持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原创作品的持久耕耘正在结出硕果。
从“艺术天空”打破剧院围墙,将文化大餐送到市民身边,到“艺享申城”将首演、首秀、首发的阵地打造成为亲民、惠民的主舞台,不仅体现了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步伐速度,更展现出上海建设文化码头和源头的蓬勃活力。
跨界融合,以流量传播正能量
10月1日至6日,“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携手黄浦区文旅局率先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秋之韵”的舞台上带来10场别开生面的户外演出,跨界融合为创作特点的作品占据了主流。《武侠琴缘》国风音乐会将金庸武侠剧中的经典歌曲以民乐的形式进行了改编创作,其中包括《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沧海一声笑》《刀剑如梦》等。10月1日,南京民族乐团就将以丝竹管弦演绎刀光剑影,唤起观众的岁月记忆。
如果说武侠和民乐是东方文化的有机融合,那古筝与电子乐的对话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当晚,新媒体艺术家王萌和古筝音乐家于淼,将继续通过民乐与新媒体相融合的表演形式,铺展别开生面的音乐画面,用生动的创意和独特的互动,引领观众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世界。
无独有偶,将于10月2日亮相的“上海森林”也是一支融合了古典、流行和民乐的跨界乐队。他们尤为强调音乐的治愈性,通过小提琴、二胡、长笛等独奏乐器的交相呼应,去平衡、调节观众的内心情绪。一边呼吸着青草的香气,一边感受着旋律的治愈,用一场音乐会来暂别都市生活的“压力山大”,也是长假休闲不错的选择。
除了减压的森林治愈系音乐之外,直击灵魂的爵士乐也总是令人欲罢不能。10月5日晚,知名音乐人李泉将携五位国内优秀爵士乐手,带来一场古典、流行和爵士三重元素交织的跨界音乐会。有跌宕多姿的音符相伴,脚下的草坪就如尽情摇摆的舞池,如此难得的露天音乐派对,确实不容错过。
在打破常规、创新形式的同时,“艺享申城”系列演出主动扩大圈层,吸引年轻观众,以流量传播正能量。10月2日晚,从《乐队的夏天》脱颖而出的野孩子乐队,将与粉丝共赴一场关于民谣的约会;10月3日晚,因一首魔性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而火遍社交媒体的张士超,将带着自己全新创作的作品《山中月》亮相,以此解开困扰网友多时的“张士超到底是谁”的谜题;10月4日下午,以扎实稳健的唱功和舞台表现而斩获《声入人心》年度首席的青年歌唱家王凯,将与音乐伙伴一同带来古典美声与插电流行的跨界音乐会。这些青年音乐人主动关掉“滤镜”,走入线下用作品回应大众的关切,与观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以实力证明用“流量”带来正能量。
国庆期间还有多场风格多元、形式多样的舞台演出,以满足观众不同欣赏需求。比如,由门巴老调传人央吉玛带来的“藏地天籁”音乐会,由金星舞蹈团上演的现代舞精品专场,以及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挥棒的广西演艺集团交响乐团音乐会,其中的《侗寨狂欢夜》《海上丝路》等作将展现壮美广西的独特民族风韵。
文旅互动,探索演艺新模式新场景
此次“艺享申城”的首轮演出特意安排在国庆长假期间,且将演出场地选择在市中心的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既是给申城市民提供了一个长假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假期来沪的游客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文旅体验。上海的文化惠民不止立足于本土,也将以积极的姿态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观众,与他们一同分享“演艺大世界”和“演艺之都”的建设成果。在这里,来自八方的游客可以免费预约,“零门槛”地感受上海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
“艺享申城”系列惠民活动还将走出传统的演艺空间,探索演艺新模式、新场景。9月20日至10月8日的《时·空 THE MOMENTS》正在上海油罐艺术公园1号和2号罐热力展览,11月26日至12月12日,“艺享申城”将走进虹口区今潮8弄,带来“今潮8弄无边界艺术启幕季”。位于四川北路武进路路口的“今潮8弄”是虹口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将通过一系列跨界融合、多元沉浸的文化体验,打造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
文化惠民的舞台自然少不了合家欢的节目,此次“艺享申城”系列活动还特别策划多场亲子活动,如儿童剧《超级厨师2爆笑厨房》等,这些节目除了在市区上演之外,还将走进青浦等地,将欢乐带给更多新城家庭。相信随着“艺享申城”的脚步不断走进社区,融入百姓生活,人民群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将不断增强,“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也将越擦越亮。
作者:宣晶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