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经济决策史:风险、选择和不确定性》
[瑞士]乔治·G. 斯皮罗著
秦传安译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开宗明义,《300年经济决策史》是一本经济思想史的书。然而,为什么是300年?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时代算起,不是只有200多年么?为什么一部经济思想史,却从18世纪初一个和经济学八杆子打不着边的数学家,试图解决一个让“正经人士”颇感尴尬的赌徒分配赌注问题(圣彼得堡悖论)的故事讲起?这大概是展卷伊始,就浮现读者脑海的疑问。
在古典经济学的时代,经济学“不是通过量化推理而主要是通过偶然描述和掌故轶事的证据来处理。用数学处理经济问题闻所未闻”。数学正式闯进经济学领域,自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门格尔开创的“边际革命”始。而正是数学家伯努利兄弟(尼古拉和丹尼尔)在解决圣彼得堡悖论时提出的“效用”概念,成为100多年后“边际革命”的历史先声,从此便开始了数学入侵经济学地盘的漫长故事,现代经济学也开始走出鸿蒙初辟的草莽时期,进入精密科学的殿堂,毕竟,“数学乃科学的女王”(这是本书第二部分的标题)。可以说,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讲述“边际革命”的,这当然和作者作为一个数理经济学家的专业背景有关。
但是,正如本书第三部分的标题所言:“人乃万物的度量。”任何经济决策都是由人作出的,米塞斯首创“人的行动学”(praxeology)也正是为了凸显人是一切经济行为的主体。“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正统经济学的基石之一,这样一个“经济人”被假设为“理性的,最大化预期效用,不受情绪的影响,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不会犯错”。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果真符合这样的经济人假设吗?正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茵哈德·泽尔腾所言:“完全理性的人是一个神话英雄。”莫里斯·阿莱、赫伯特·西蒙等人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从而颠覆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理查德·塞勒首创“行为经济学”,把决策心理学纳入了行为经济模型中。然而,探索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思想探险并没有因此停住脚步,作者最后说:“接下来是什么?人工智能?机器人理性?时间会告诉我们……”
1984至1986年,本书作者斯皮罗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03年,斯皮罗因为他的数学专栏文章而获得瑞士自然科学院颁发的“媒体奖”,2006年获德国数学学会颁发的“媒体奖”。集科学家和新闻记者于一身,这样的身份在科学界似乎并不多见,也正是他的非研究作品具有很高可读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者:秦传安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