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初心、百年筑梦、百年奋斗,迎来百年辉煌。当年走进望志路106号这座石库门和走上红船的十几个人,代表全国50多位党员召开的会议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已然成为9500多万人的世界最大政党,领导着一个日益走向现代化的伟大国家。
这样的百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走向繁荣富强的过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从最危险的时刻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通过一部纪录片将这一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毫无疑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艺术工程。将这部纪录片命名为《山河岁月》,就是想告诉人们,为了人民幸福、为了山河壮丽、江山秀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经历千难万险,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山河是空间,岁月是时间。山河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是伟大的祖国,也是这片红色江山;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的百年间走过的伟大历程。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描绘出中国共产党的史诗画卷。
朴素的文风、纪实的风格,创作真实感人的作品
纪录片文本有特殊的要求,首先应该服从于影像。追求一种有画面感的文字,有生命力的语言。好的纪录片,就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影像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在文献纪录片创作中通过具有纪录片形态和美学特征的叙述完成内容的表达,也是我多年以来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追求。那种罔顾纪录片内容表达,在华丽词藻和空洞术语中“贴画面”的做法是对纪录片这种形式的背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也不能适应讲好中国故事和讲好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故事的时代需求。
中国共产党许多伟大先驱都是文章高手。我们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中,就从毛泽东的文章和著作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而努力以朴素的文风、纪实的风格,创作真实感人的作品。
我们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第一段文字,就来自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土地之上。
谁能想到这段赞美中华文明、激扬山河岁月的文字,是写于1939年冬天的延安窑洞呢?此时,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面对凶残的敌人、沦陷的国土,为教育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民族解放重任,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毛泽东主持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历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的革命运动,在文章结尾深刻地指出:
“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中国共产党从自己建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
感人的故事、真实的细节,为党史写真,为英雄立传
如何将共产党人那些血与火、生与死的故事讲述给今天的观众,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第一集《历史的天空》,讲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代觉醒的知识分子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关于陈独秀,我们从北京档案馆挖掘到了第一次公开的史料,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期间身着西装革履亲自散发传单,遭到北洋警察逮捕留下了一段笔录,再现了当时的许多细节。
李大钊在狱中留下的《狱中自述》,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原件也是第一次在纪录片中呈现。面对死亡,李大钊毫无惧色,慷慨陈辞,从容表达了对理想和信仰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
第二集《百年望道》,一语双关,讲述了陈望道、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和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翻译、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艰难历程,生动刻画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的故事。半个多世纪后,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陈望道,被请到北京图书馆,确认了馆藏《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版本,并在上面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
在这部长达百集的纪录片里,我们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每一集都保持着这种以细节刻画人物的风格。
与此同时,我们努力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尽可能让我们的叙述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摒弃了以往很多此类题材纪录片那种僵硬的语言模式,寻找一种更加温暖的纪录片语言,追求那种可以直指人心的表达方式。就连每一集的名称,我们都不轻易放过,尽可能以极简略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传递出百年红色历史的精神内涵。我们试图用这些诗意的表达来抒发一种革命的情怀,同时也以这种富有激情的讲述,传送百年党史的精神内涵,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致敬,向先烈致敬。
《去远方》《北伐北伐》《故人生死各千秋》《生如夏花》《雄关漫道》《野火春风》《怒吼吧,黄河》等篇章,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一些年轻的观众说,“这样的篇名让我们感觉亲切,有一种想看的愿望。”
宏大的视野,国际化的视角,开拓党史故事表述的深度和广度
在为这部百集文献纪录片谋篇布局时,我们没有拘泥于既有的条条框框,而是加入了我们对于百年党史的思考和见解。
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与陈独秀、李大钊都有很深的交往,很早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的文学创作也体现出强烈的无产阶级文学的特征。在他的身边,从来不乏共产党人的身影。不仅有冯学峰这样的挚友,也有像柔石、胡也频、殷夫这样的青年作家,还有像瞿秋白这样他视为知己的同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将以同怀视之”,他与瞿秋白的友谊令人感动。他对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充满敬意,冒着危险会见陈赓,下决心要写一部《铁流》一样的小说。他倡导并领导新木刻运动,培养的一批木刻家在延安将木刻艺术发扬光大。而共产党人也一直以鲁迅先生为朋友。毛泽东就曾说过,共产党人的心跟鲁迅是相通的。
第一季播出后,这一集《鲁迅先生》也成为最受欢迎的篇章之一。
在接下来的第三季中,我们还有一集《国之瑰宝》,主要讲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故事。宋庆龄先生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并非中国共产党员,但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她没有退缩,通电反对蒋介石和汪精卫,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她及时给予经费和通信方面的支持,斯诺、马海德、史沫特莱、卡尔逊、白求恩……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陕北,都是通过她的介绍和牵线搭桥。她也因此获得了共产党人崇高的敬意。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专程派邓颖超前去迎接宋庆龄。宋庆龄抵达北平,毛泽东亲自到火车站走进车厢迎接她的到来。
在这部百集文献纪录片中,还有《观察延安》这样的篇章。当时,通过卡尔逊上尉、史迪威、谢伟思和美军延安观察组的视角,将延安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国际社会,这段历史也让今天的许多观众耳目一新。
真实的案例,鲜活的人物,讲好奋进新时代的故事
已经播出的第一季,许多观众被我们这部纪录片中呈现的壮丽山河和优美的影像所震惊。从一开始策划这部百集纪录片,我们就强调,必须让观众看见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感知到沧海桑田和岁月的变迁。
在这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我们既要让观众看见一个百年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又要让观众感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岁月变迁、江山锦绣的新中国。
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故事,是我们用心最多,拍摄量最大的一部分内容。
我们将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录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讲述奋进路上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
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战火弥漫的时代,但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真切感受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无数战斗在第一线的共产党人成为“最美逆行者”,为我们留下了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我们溯源长江黄河,讲述生态文明的故事;我们深入祖国的四面八方,讲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故事;我们走进边疆海防,讲述新时代强军故事;我们连线全球政要,讲述大国外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走遍万水千山,我们仍在路上。
【剧情提要】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是迄今容量最大的红色纪录片,也是展示党史上重要人物最多的一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创新的形式、高清的影像,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百年风雨、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伟大历程,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创业、百年筑梦、百年辉煌、百年奋斗的壮丽史诗。全片共分四季,总长2500多分钟。
【导演感言】
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的故事,是我们用心最多,拍摄量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将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录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讲述奋进路上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
作者:夏蒙(本名王建国,纪录片《山河岁月》总撰稿、总导演)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邢晓芳
来源:纪录片《山河岁月》剧照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