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潜入深海之前,他回家作别父母。下一次回家,已是30年后。
◆屠呦呦:
女儿说自己小时候不记得妈妈的模样。外界一直以为她阔别小家六年,其实是13年。
◆于敏:
他和同事只用两年八个月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枚氢弹,自己却隐姓埋名28年。
◆张富清:
他把满满的军功章全部收进一只皮箱,视若珍宝,却连最亲的人都不知道他曾是战斗英雄,深藏战功63年。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名字即传奇。
2019年9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共和国勋章”的颁发成为所有人心头的震撼一幕。国家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电视剧创作者感知到时代风尚,一个月后,一支由“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权威奖项得主组成的创作班底集结完毕,电视剧《功勋》正式启动。大家目标明确,希望通过“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致敬共和国伟大事业里那些“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功勋人物。该剧按人物分为八个单元,每单元六集,计划于今年9月即“共和国勋章”颁发两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
抒写功勋卓著的人物,剧组作出如是约定——怀抱敬仰,但不用敬仰的视角来表达,而是把功勋人物还原成普通人来拍,以朴素语法致敬在大天大地写大文章的他们。
回到不同的人生时刻,读懂初心与品格
“这些事情70年了,我没有给别人讲过。今天讲出来,像昨天一样。”容颜沧桑,老人缓缓开启记忆的闸门,那些镌刻进共和国伟大事业里的岁月与人、那些鲜少与人言说的历史倾泻而来。
此前,《功勋》发布的先导预告片在社交媒体刷过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人大代表申纪兰、“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战斗英雄李延年、基层干部张富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艺术形象依次登场。人们跟随片中的讲述一起回到伟大事业的起点,看那群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人物怎样缔造了奇迹,更聆听成功背后、奇迹之下历史的细语。
大国重器的研制专家、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航天事业的开拓者、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的先锋、为人类战胜饥饿和疾病而不舍昼夜的科学家……翻开任何一位功勋人物的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几十载静水流深。是循着河流奔腾速写他们的一生,还是只撷取沉淀在时间河床上最熠熠生辉的部分?
总导演郑晓龙用“有异有同”来形容《功勋》的创作。“同”的是叙事理念,都以国家叙事的高度描摹人物的高光时刻与不变初心;“异”的是表现手法,一人一样式。除了郑晓龙兼任《屠呦呦》单元导演外,沈严、林楠、杨文军、毛卫宁、康洪雷、阎建钢、杨阳分别执导其余单元,王小枪、巩向东、徐速、李修文、陈枰、宋方金、申捷、王小平分任各单元编剧,演职人员超2000人。
一番深入调研、推翻重建并反复打磨后,八个单元故事都已拍摄完成并加紧后期制作中。
有的故事从人物年轻时开讲,看看他们曾为共和国建设注入了多少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力量。比如《申纪兰》,原型人物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写下过值得一书的篇章。但剧中只是撷取申纪兰1947年出嫁至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时光,她如何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将是剧中主题。预告片里,“新社会,男女都一样”的台词,振奋精神。
有的单元从人物晚年开讲,借倒叙回忆他们隐姓埋名的日子。比如《张富清》,英雄年轻时保家卫国,转业到了地方后为民造福。剧中便从他晚年时的回忆切入,观众更能体会到,他尘封自己的军功章46年、深藏功与名的背后,蕴藏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最朴实无华的承诺。
有的故事用六集浓缩数十载,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愈久愈醇。比如《黄旭华》,角色随核潜艇潜下深海的过程中,前尘往事、新时代叙事纷纷涌上人物心头,拼出他为“研发我们自己的核潜艇”深潜报国30年的忠诚无悔。
还有的单元仔细复盘三天两夜的故事。比如《李延年》,战斗英雄经历大小战役无数,但剧本只取抗美援朝一战,高度聚焦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经历。一句高燃台词——“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把美国鬼子打回到谈判桌前!”将让观众清晰触摸到,何为“以身许国”,何为“惊心动魄”。
以人之常情,度量出建立功勋的非凡之处
阎建钢负责《袁隆平》单元,院士生前的话在导演心上盘桓许久。那是创作者第一次拜访原型人物,才一落座,袁老便提问“你多大”,导演回,“61岁,算是老导演了”,袁隆平悠悠地说:“我要是你这个年龄就好了。”
在场所有人都读出了“杂交水稻之父”的潜台词:恨不能向天再借500年。一稻济世的背后,育种一个世代、完成一个试验,便是八年。后来,袁隆平对导演说:“人生有多少个八年。”阎建钢说,袁隆平在他心目中是个“站立在世界中的大写的人”,但在时间面前,再了不起的功勋人物也是凡人,“惜时”的人生感喟,是所有人都能由己度量出的。
事实上,当《功勋》剧组兵分各路拜访原型人物、家属、相关人员时,越接近了不起的他们,越会被他们身上的朴素情感所打动。于是,创作者们约定,采取一种平视的创作视角,试着从“英雄也是凡人”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比如《袁隆平》,阎建钢说:“将来作品播出时,希望我们镜头下的袁老是一位大家在缅怀中感到可亲可近的人。”
再以《孙家栋》为例,这个单元里不仅有成功的华彩,可观的篇幅还留给了建立功勋之前的“失败时间”。火箭升空后不久发生了爆炸,孙家栋和同事们噙着泪水在冰天雪地里寻找残骸三天三夜,找寻引发事故的原因。如何与失败相处,如何整理自己、投身下一次出发,当剧作从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功勋人物何以非凡,有了更通达人心的答案。
其它单元亦遵循“敬仰但不仰视”的创作理念,站在普通人的情感逻辑中凝视了不起的功勋建立过程。黄晓明饰演黄旭华,在“中国核潜艇之父”的许多次叙述中,演员同样因为父母、子女找到了塑造功勋人物的破题口。潜入深海之前,黄旭华作别父母,母亲摸摸儿的头,嘱咐常回家看看,满口答应后,下一次回家已是30年后。黄晓明说:“父亲去世时,他不在身边;女儿躺在病床时,他也只能在遥远的地方喃喃自语;终于可以回家看望母亲了,可病榻前无法尽孝的那番心情,无法言语,当老人回忆时,我的感动无以复加。”
郑晓龙相信,把非凡的功勋当成真正的平凡的“人”来拍,是奏效的。“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生而为人的普遍情感,也有能成就功勋事业的特质,比如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等。”英雄、功勋、楷模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在人群中年复一年奋斗着,只是当我们回过头去凝视来时路,才发现他们完成了了不起的事,“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辜负历史”。
以人之常情通往观众内心的柔软地,功勋人物何以非凡,电视剧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说。
作者:王彦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