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上海大世界中央舞台笛声悠扬,水磨昆腔婉转清幽,伴随着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带来的《牡丹亭》《长生殿》,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从艺100周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水磨传韵 源远流长——昆剧传字辈百年纪念展》正式拉开序幕。
1921年秋,昆剧传习所在苏州建立,在跨世纪的百年中,昆曲艺术得到充分的继承与接力,传字辈的学生也成为20世纪后期至今昆曲舞台的中流砥柱,一部昆曲史,就是一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艺术家传承史。展览也是国内首次以昆剧传字辈发展历史及重要文物展陈为主题的展览。
“没有传字辈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昆曲,”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昆去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上海昆剧团长谷好好谷好好看来,传字辈的精神依旧深深激励着今天的昆曲人:“在这跨世纪的百年中,昆剧“传”字辈艺术家们用毕生心血完成了“传承”的历史使命,为昆剧的继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年轻一代的昆剧人将秉持前辈艺术家的精神,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努力推动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赓续前行,用力写好“传”字的每一笔、每一划,让昆曲艺术一代代永传唱。”
沈月泉亲抄《狐思》曲谱折子;朱传茗、华传浩用过的笛子;《新乐府》曲词;全本《贩马记》仙霓曲谱;倪传钺《也谈“四功五法”》手稿;1929年顾传玠、朱传茗的唱片实物及录音;17位传字辈艺术家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及80年代的教学和示范表演影像资料,一件件珍贵的展品仿佛在向参观者诉说着昆剧传字辈走过的百年传承、发展之路。
本次展览以一个“传”字贯穿始终、以传字辈从艺、演出、授艺为历史脉络设计动态展线。展览内容共分五大部分:“水磨传奇”介绍传字辈艺人在昆剧传习所时期的学艺、帮演经历;“芳馨传播”展示传字辈艺人在“新乐府”时期先后在笑舞台、大世界等的演出情况;“雅韵传薪”展现传字辈艺人自组的仙霓社在战火年代,艰苦的演艺活动;“红毹传艺”展出1949年以来传字辈艺人在江浙沪等地的演出及教学活动;“蕙兰传承”是戏曲界对传字辈艺人的纪念以及当代昆剧优秀成果展示。
除了实物外,展览还通过大量报刊杂志的记载,钩沉了传字辈的发展经历,厘清了一些历史谜团。展厅内的44把椅子相当引人注目,它们正象征着44位传字辈艺人。当的观众拿起座椅上的“传”字靠垫,便可阅读到一位传字辈艺人的相关信息。而此时,展厅小舞台上,上海昆剧团的“不插电”演出也即将拉开序幕……
“观展+赏剧+聊戏”三位一体是百年纪念展的一大特色。除常设展览外,自6月17日起,每周四至周日晚,上海昆剧团优秀青年演员还将每晚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昆曲经典折子戏演出。著名昆曲研究专家唐葆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等名家导赏,曲友活动、昆曲现场教学等,将带给参观者与古老昆剧的“零距离”接触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文创产品也独具匠心。根据著名画家程十发戏曲人物画设计的折扇、清新雅致的环保袋等充满“昆”元素的展览衍生品令人爱不释手。展览中还设计了互动游戏昆曲盲盒,一个盲盒中隐藏着一出昆曲经典曲目和经典人物。在搜集盲盒的过程中,爱好者同时享受着探秘昆曲百花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乐趣。
据悉,《水磨传韵 源远流长——昆剧传字辈百年纪念展》将于6月12日-7月19日在大世界三楼非遗展厅举行。展厅内小舞台演出自6月17日起,连续三周每周四至周日晚7:00开演,展览期间将不定期安排艺术家讲座、导赏等系列活动。此次纪念展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昆剧团和大世界共同主办。
作者:王筱丽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