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上海大厦这栋历史建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传记《上海大厦》。这本书列入新近出版的“爱上北外滩”丛书第一辑,包括《上海大厦》《上海邮政大楼》《河滨大楼》《浦江饭店》四册,首次以单行本形式讲述上海四座地标建筑的历史,一楼一书展现北外滩风貌。
4册、近1000页、83万字、560幅各类图照……这一系列由虹口区档案馆、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推出。“这套书把城市的历史和温度带给了人民,当我们来到这四座建筑参观时,就能感受到人文情怀和底蕴。”今天的读者见面会现场,丛书主编、上海史专家熊月之教授谈到:会客厅是绽放笑容、释放热情、展陈文化的场所,这四本书就是虹口四座大楼向八方来客递上的写有自家履历的名片,既是上海历史文化研究的良好载体,更是经典的北外滩视觉符号。“深入发掘、研究、阐释虹口丰厚的文化底蕴,擦亮北外滩文化名片,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对于人们了解北外滩、欣赏北外滩,能起到知其沿革、明其奥妙、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作用。”
从“最佳观景台”上海大厦、“远东第一大厅”上海邮政大楼,到“亚洲第一公寓”河滨大楼、“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旅馆”浦江饭店,这批地标建筑的历史变迁和风云往事,正是人们了解北外滩、欣赏北外滩的窗口。撰写书稿时,这批年轻学者无不多次实地考察,多方查找资料,多次咨询大楼的工作人员,并查阅了大量的英文文献、早期的报纸。
其中,《上海大厦》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叶舟用细腻动人的笔触,讲述了上海大厦的建造设计、经营方式、在战火中的磨难,以及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将这座经历了80多年风雨的北外滩优秀历史建筑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上海大厦而言,我既是一个参观者,又是一位研究者。”叶舟坦言,不少读者对上海大厦耳熟能详,对它的历史却是雾里看花,如何梳理阐述这座曾是欣赏上海的“最佳观景台”历史进程,挑战巨大。
上海是中国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是国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邮政大楼,有着“远东第一大厅”的美誉。当代上海研究所研究人员黄婷所著《上海邮政大楼》以翔实史料和历史照片,展现大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
河滨大楼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建造时,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设计,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建成后,时称“亚洲第一公寓”,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在河滨大楼建立过机构。上海市档案馆保管部副主任彭晓亮所著《河滨大楼》以建筑、历史、文化为切入点,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这座历史建筑的故事。针对河滨大楼开建和建成的时间,他反复考证,最后才得出了河滨大楼于1930年底开建、1932年上半年建成的结论。此外,他还采访了河滨大楼多位居民,力求真实详尽。
位于外白渡桥东侧的浦江饭店,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埃德加·斯诺、萧伯纳等中外名人曾经入住,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盏电灯、接通了中国第一部电话,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这里开业。外滩影像装置艺术家肖可霄所著《浦江饭店》以饭店历史、文化名人为切入点,记录在这里发生的历史点滴,和文化名人的往来轶事,图文并茂地展现浦江饭店的前世今生。他曾经坐了1000次公交车,只为拍摄浦江饭店的照片。
“浩浩黄浦,波翻浪涌,流经上海城厢东南一带,缓弯向北,与吴淞江合流之后,又急弯向东,折北流入长江口。黄浦江在上海境域流线,恰好形成由两个半环连成的S形。于是,这里成为聚人汇财的风水宝地。”熊月之用五个“精心”形容该系列的出炉——精心策划,这四座建筑是展示上海会客厅风采的佼佼者,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标志性,策划成书极有意义;精心组织,来自各专业四位作者多年从事上海历史文化研究,同时热爱上海、热爱虹口,抱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又有良好学养,共同促成了这套书的编撰;精心撰写,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档案、报刊资料、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口述历史,内容丰富;精心出版,从编辑到装帧大气精致,设计风格具有历史感;精心传播,这本书正传向千家万户,让更多人阅读“上海”这本大书。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图片来源: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