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加入乐团的朱琳,如今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声部首席,也是上海女子四重奏中的“大管家”。12年前,她从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作为一名上海女儿,回家让我有一份荣誉感,我也想为家乡的音乐事业尽一份力”。她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曾在2017年荣获上海白玉兰纪念奖,如今也依然为上海音乐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步履不停。
明晚,在音乐总监余隆的执棒下,上海交响乐团将在上交音乐厅演绎全场法国作品。其中有一部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担纲独奏的正是朱琳。巧的是,这也是她早年首次公开进行独奏的作品。阔别十年再度回到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这个周六上海交响乐团将带来“浪漫法兰西”专场,朱琳也将再次奏响圣-桑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
掏心掏肺地演奏大提琴,对女性来说是种考验
“和德沃夏克、埃尔加、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笔下40多分钟的大提琴协奏曲相比,圣-桑的这部作品短小精悍,时长大约20分钟,且旋律好听,很适合现在的听众。特别是对不常听大部头作品的年轻听众来说,能让他们坐得住。”朱琳说。
据介绍,上海交响乐团演出圣-桑《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最早记录为1925年2月8日,由阿里戈·富华指挥,独奏佘甫磋夫。最近一次演出为1981年5月31日,指挥黄贻钧,独奏者王健。在朱琳的心中,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身上有许多地方给予她启示。“他为人低调、谦逊,说话很好沟通,他的大提琴演奏充满了内在的感染力,也是我所向往和推崇的。“
英国大提琴演奏家杜普雷,也是朱琳格外欣赏的艺术家。“在大提琴演奏领域,能称得上大家的女性很少。大提琴的演奏需要力度,而杜普雷从演奏的音乐性和各种力度方面,都是杰出的。“朱琳说,大提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音色厚重,“不少作曲家为大提琴而写的作品都有些声嘶力竭,需要掏心掏肺地演奏,这对女性来说是考验,因为有些男性演奏家体格庞大,在按弦力度上会相对有优势“。
当然,女性演奏家在细腻性、敏感度上可能会做得更好。用朱琳的话说,演奏大提琴需要“软硬功夫”,为了把自己调整至最佳状态,她努力健身维持体力,也在一次次独奏和大乐队的“对抗”“协作“中,找到最好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法国作曲家圣-桑逝世100周年。由余隆提议,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季中策划安排了多场纪念演出。前不久,左章、陈默也、孙佳依、宋思衡、孙颖迪五位年轻钢琴家接力上演了圣-桑的钢琴协奏曲全集,掀起一阵圣-桑热。
上海是一座很有规划感的城市
朱琳是上海人家的独生女,她15岁就离开父母去中国香港留学,29岁时她从美国学成回到上海,之后一直在上海交响乐团工作。“上海是我的家乡,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留学时我每年回来,这座城市的变化都很大。“
朱琳说,过去她前往中国香港留学,是因为那儿有很多大师班和顶级名团,“而现在的上海已然成为古典音乐的重镇,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纽约爱乐等名团和无数大家都来过N次了,今天的琴童真的很幸福“。
2009年从美国回到上海,朱琳眼中的纽约和上海,有着不同的个性。“我在纽约生活了很多年,这是一座大熔炉一般的城市,在地铁站等一些场所,会显得有些凌乱。而当我回到家乡时,中国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在上海,无论是建筑、交通和生活,都特别有组织和规划感。同样是移民城市,来上海就做什么都很方便,也能很快融入这里的生活。“
摄影:叶辰亮,排练照由上海交响乐团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