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创作不是孤独的,当我们站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地方,我忽然发现,戏曲就应该活色生香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每个人的目光中……”
数小时前,“昆曲王子”张军通过直播的方式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发布会。一身水蓝色刺绣锦缎长袍的他,带着镜头前的观众“云”逛书店,发现戏剧之美。更在移步之间,与他的搭档一起,为观众献上了《玉簪记·琴挑·懒画眉》、《春江花月夜·琴歌》、水磨新调《千秋岁》等诸多精彩的唱段,让经典以流动之美传递到阅读的空间中。
这些向互联网用户亮相的创作,大多是张军20多年来在昆曲探索之路上的诸多成果,代表了他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沉浸感十足的动人演绎,让激动的观众纷纷在弹幕上表达对这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非遗”艺术的喜爱。
同时,镜头前的张军向观众详细介绍了艺术中心要在2021年里放的“大招”。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将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百年“传”奇系列演出——系列演出由“传”承·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传”诵·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以及“传”扬·“笛声何处”昆曲非遗20周年演唱会三部分组成,分别于5月11日、14-15日和18日举行。
2021年,对所有昆曲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今年将迎来昆曲“传”字辈大师入行100周年,同时也是昆曲被评定为世界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周年。张军将携一众艺术家于5月11-18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办四场百年“传”奇系列演出,以过去、现在、未来为概念,用昆曲新潮的模样,为昆曲和昆曲人“庆生”。
600年来,昆曲作为一门古老而神秘的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煊赫一时,也曾衰微凋零,100年前“传”字辈大师的入行不仅成就了昆曲不绝如缕地世代相传,更成就了它在当今舞台上焕发出的璀璨光华。
张军将联合数位戏曲界大咖及青年领军人共同呈现一场有关昆曲“传承”的“饕餮盛宴”,同时他也将通过这场演出完成一个心愿:向昆曲大师蔡正仁老师学习并演绎《惊鸿记·太白醉写》。
《太白醉写》极其考验小生演员的表演功力。该戏由俞振飞在传统戏《吟诗脱靴》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加入了很多独创性的内容与表演,是他的的代表作之一。蔡正仁18岁时,得俞振飞传授此戏。
当代昆曲人在致敬大师的同时,更要展示当代艺术家热爱戏曲、传承戏曲的坚实功底和不懈追求,让更多人熟悉和接受传统、热爱传统、重新发现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使传统在一代代的努力下获得新生。
“昆三班”的张军,向社会推广昆曲二十年,从2010年至今先后推出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独角戏《我,哈姆雷特》,杂糅多种音乐形式,以“水磨新调”阐释昆曲意韵。他的种种尝试,展示了昆曲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对于舞台作品来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是对艺术水准最好的检验和认证。2015年首演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至今获得了无数观众的掌声与共鸣。作品集结了罗周、李小平、王孟超、彭程、王欢等两岸三地优秀的戏曲创作团队倾力打造。
今年,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将与重庆演出公司强强联合,以5月14-15日上海演出为起步,开启这部经典剧目的全国巡演脚步,完成上海、深圳、广州、南宁、长沙、昆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北京、廊坊、苏州、杭州(按演出时间排序)等14个城市20余场次的演出。
“传”扬·“笛声何处”昆曲非遗20周年演唱会将于5月18日举行。“笛声何处”是“水磨新调”昆曲新音乐品牌的延续与发展。本次演唱会上,张军将把昆曲发展的脉络以“故事”有机地融入一首首作品中,通过音乐与多媒体的互动联通古今、演绎一场昆曲人与时代的对话。这是张军自2018年518“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后的又一次实验,更是张军对昆曲“未来”的一次探索和大胆尝试。
本次演唱会依旧延用了5月18日这个时间,既是对昆曲全票榜首入选世界首批非遗20周年的纪念,也是张军的夙愿:让昆曲有一个特殊的日子,让昆曲有一份特别的礼物,让昆曲成为一群人共同拥有的一场美好记忆。
照片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